第78章 时机(2/2)
来时他就知道,这个工程很大,不过杨成没有一点要退缩的意思,因为他很了解代王,这要是做好了,未来自己就不用发愁了。
“我先去巡查一趟,要是没什么问题,明天开春再起动。”
陈绍点了点头,兴修运河,必须是在春天。
而且最好是晚春到初夏这段时间。
这段时间,正是北方麦收前(芒种前)、南方水稻插秧前,农民有短暂农闲,可集中投入劳力。
冬天时候土壤冻结,坚硬难挖,且低温导致工人效率低下。
夏季雨水增多,土壤过湿易坍塌,且易引发洪涝淹没工地。
秋季土壤干燥坚硬又称“秋燥”,需额外洒水软化,增加成本。
杨成说道:“在这段时日,我们可以规划好运河路线,然后在沿途设立衙署。做好一切准备,将工具调度好,等到开春直接招募民夫同时开挖。”
陈绍一听,瞬间感觉到了经费在燃烧,但是想到运河挖好之后的利处,也是咬着牙点头。
这又是很考验他的调动统筹能力的一件大事。
要是能做好了,就能把失去两百多年的幽燕,重新链接入中原大地。
顺便提高河北的经济民生,帮助河北重新安稳下来。
幽燕河北,是陈绍刚刚拿到手,但是还没有握紧的土地。
只要这条大运河,把河北幽燕盘活,自己手握北方大部分的土地能够连成一片,就已经有了泰山压顶之势。
——
云内大同。
重熙十三年(1044年),辽兴宗将云州升为西京大同府,作为契丹的五京之一。
控扼雁门关、平型关等要塞,连接华北与蒙古高原,为“北方锁钥”。
此时驻扎在此的,乃是定难军元勋之一的李孝忠。
在后世,他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叫‘李彦仙’。
在原本的历史中,靖康之难发生之后,李孝忠在西北振臂一呼,招募三千人勤王,因战功被补授承节郎。
当时李纲负责宣抚两河(河北、河东),排兵布阵多有疏漏,李孝忠上书批评李纲“不知兵,恐误国”。
李纲当时是主战派一哥,这一行为马上触怒了当时的朝廷,被视为“越职言事”,遭有司追捕。
为躲避追捕,李孝忠逃亡途中改名“李彦仙”,并隐姓埋名以效用于河东军,后因侦察金军有功复补校尉。
如今他自然是不用害怕李纲,也不用改名了。
他再上书,说李纲不知兵,那李纲也只能是装着没听见。
因为他手里有近六万夏州兵,还有十几万辅军、仆从军。
这十几万人,正是临阵倒戈,投奔定难军的北地汉人。
他们的家眷老小都在云内,鬼才会跟着刘彦宗铁了心当金国女真的狗奴。
女真人对待他们这些投降的仆从军,实在是太残暴了。
有一次,刘彦宗亲眼见到女真鞑子的普通甲士,捉了十几个仆从兵,让他们逃跑,自己在后面射杀取乐。
刘彦宗不敢制止,也知道上前制止没有用,只会激起鞑子凶性,杀更多的人。
他的这种行为,也让他失去了军心。
要是女真鞑子,一路赢下去也就罢了,但凡他们稍有颓势,仆从军哪还有不投降的。
心怀忐忑地回到故土之后,这些人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家眷非但没有被屠戮。
那些被迫成为女真鞑子奴隶的,还被放了回来。
当年鞑子凶威不可一世,可不管这些地方的兵马是不是已经投了,碰到什么抢什么,随意掠夺人口为奴。
定难军来此之后,却是保境安民,鼓励农桑。
他们从一开始拿下大同,就已经开始劝农,说明他们心中就没想着再丢。
果然,拿下大同之后,战线继续一路向东推,再也没燃到此地。
在李孝忠的节堂内,一个云中营武官迈步进来,抱拳道:“李帅,我有一个亲戚,从鞑子那边逃了回来。据他所说,鞑子的二太子完颜宗望好像是快病重不行了。”
“哦?”李孝忠神色一亮,“此消息可确凿?”
“我那亲戚,就在宗望的帐下为奴,应该是错不了。”
李孝忠马上觉察到这个情报的重要性。
完颜宗望要是病重,还真是出击的好时候。
身为三大主力之一的统帅,李孝忠和韩世忠一样,都是知道陈绍打算的。
他也清楚,运兵船其实已经入海,只是在等待机会而已。
“把那人叫来,我亲自问问!”
那武官当即把亲戚带来,是个看上去十分瘦削羸弱的汉子,一看就没少吃苦。
被捉到女真贵人帐下为奴,是很悲惨的,大多活不过半年。
李孝忠盘问过后,基本已经确定了此事属实。
他不敢怠慢,立刻提笔,给陈绍写了一封加急密奏。
这种级别的大事,唯有代王一人,可以下令。
只有陈绍决定要打,边境才会发动对女真的进攻,否则的话,他们也只能按兵不动。
李孝忠此时并不确定该不该打,他觉得代王手里掌握的情报更多,应该可以根据敌我的力量增减,来做出相应的决断。
虽然李孝忠从未说过要打开,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在代王下令时候,可以尽快进入战斗状态。
大同府的兵马,包括驻扎在前线的,都开始整备。
一时间,肃杀和狂喜笼罩大同。
从女真那边逃过来的人,带来的完颜宗望病重的消息,也都佐证了这一点。
全面的决战,仿佛即将开打。
消息送出去没几天,大同府内,进来一支代王的传令亲兵。
李孝忠吓了一跳,虽然如今道路好走了,尤其是太原到大同,专门修建了道路。
但也没有这么快的道理。
李孝忠展开信一看,才知道自己是误会了,原来这是四天前的信。
那时候自己还不知道完颜宗望的消息。
但是信的内容,却让李孝忠吃了一惊。
代王竟然比他提前知道了完颜宗望病重的消息,嘱咐他不要贸然决战。
可以在边境派出骑兵不断袭扰金国。
摧毁他们的战备物资,抢夺或者干脆焚烧女真人的牛羊财物。
他们如今的物资并不充沛,大部分还是抢夺来的契丹和大宋的粮秣辎重。
只要多多毁坏他们的物资,就是大功一件。
而且还可以趁势解决人心躁动,都想着建功立业的心情。
既然要打,就要在翻浆期没有到来之前,利用自己轻骑兵多的优势,对金国进行袭击。
说袭击可能都有点不对,按照代王所说,这应该是对金国女真发动袭扰。
让他们不得安生,让他们活在恐惧当中。
因为陈绍一声令下,原本平静了许久的边境上,再度燃起战火。
不过这一次,攻守易型了。
开始轮到定难军猛攻。
大同府,李孝忠再次巡查各营,要求所有将士,不许再说什么出关决战的话来。
所有的事,都要听代王的差遣。
燕山府,幽州城。
与此同时,韩世忠也收到了书信。
他得知完颜宗望病重时候,颇为高兴。
宗望作为女真的元帅,还是非常能打的,女真失去了宗望,就等于是自断一臂。
韩世忠没少跟完颜宗望打交道,尤其是在白沟河一战,让这两路主力,逃出去一大半。
这才有了如今的局面。
其实按照他们原本的畅想,是要在河北和幽燕的交界,尤其是白沟河一带,将鞑子主力全部歼灭的。
虽然也斩杀了不少鞑子的猛将,杀了不少女真甲士,但终究还是让他们逃走了。
韩世忠这边,情况与整个定难军差不多,见到太原的信使到来,一个个都精神抖擞。
“韩帅,代王说什么了?”
“是不是要开战?”
韩世忠一拍桌子,训斥道:“你们这些泼贼吵嚷什么!
“代王有令,在翻浆期和秋汛来临之前,要不断袭扰,静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