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场的夏天,破碎的庆祝(1/2)
2002年7月,蝉声一浪高过一浪。
高考早已落幕,铜山的街头贴满了录取榜单,每一张红榜都在阳光下闪烁着刺眼的金色。
乔伊四人把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整整齐齐地收进纸箱,那些卷角的练习册、写满笔迹的草稿本,
被尘土一层层包住,像埋葬了他们的那一年。他们的桌上没有录取通知书,
只有“等待来年”的备考计划表。
四人都默默地笑了笑,那笑里有倔强,也有无奈。
“没关系,”乔伊说,“2003年,还会有我们。”“我们要重新来。”
几天后,铜山教育报刊登了今年的录取名单。
李鹿——铜山大学物理系(全奖)
马星遥——铜山大学物理系
张芳——铜山大学哲学系
胡静——桐山大学成人本科班(旅游系)
那一串名字下,印着“优秀学子代表合影”的照片——他们穿着整齐的校服,笑得干净明亮。
乔伊看着报纸,手指停在那一行字上。
她没说话,只是合上报纸,放进抽屉。
窗外阳光极好,可她眼底的光,却冷得像铁。
校园里的告别声已经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喧闹的录取庆功。
那些考上的同学穿着新衣,提着行李箱拍照、买火车票、挑寝具。
每个人都在谈未来。
而他们——乔伊、陈树、刘小利、王昭——
依旧留在铜山,每天早晨背书、做题,在旧教室里度过另一个“高三”。
那种感觉,就像看着一列火车驶离,自己却被钉在月台上。
风从远处吹来,带着欢呼的声音,也带着他们的沉默。
那天傍晚,他们四人坐在公园长椅上,喝着五毛的冰汽水。
太阳快落山了,天空被染成橘红色。
李鹿穿着崭新的白衬衫,胸前别着“铜山大学”校徽,手插口袋,笑得意气风发。“哟,这不是我们的‘四大坚强’吗?”
他声音带着嘲讽,“我说你们几个,还不开窍?我现在可是大学生了,你们还在这儿啃题?不怕明年,还当高中生吗?”
王昭冷笑:“切,你那也叫考进去的?不是李东阳一手安排的?”
李鹿笑得更大声:“安排也是实力啊!你们有吗?乔伊,只要你签字,你们四个都能免试入学,不用再熬一年。”
乔伊沉默片刻,终于抬起头。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锋利的讽刺:“李鹿,我很诧异。
这世界上女生很多吧?你干嘛老缠着我?说真的,我很费解。差不多行了,换个目标,OK?”
李鹿的笑僵在脸上,喉结动了动。他挤出一句话:“换不了。我认定的目标,就一定要达到!从小都是。”
那语气带着一种病态的执拗,像一根随时要崩断的弦。
王昭小声咕哝了一句:“变态的强迫症。”
李鹿听见了,脸上那点笑意彻底碎了。
他盯着他们一阵,最后冷哼一声,转身离开。
夕阳的光照在他的背影上,那背影显得又高又孤,却空洞得像影子。
四人久久没说话。
风吹起地上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
刘小利轻声说:“我们被拖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