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江水帆舟 > 第270章 深渊回响

第270章 深渊回响(1/2)

目录

高压,无时无刻不在。

不是空气的那种,是深海的、一千五百米水深的、足以将钢铁拧成麻花的绝对压力。它透过“深渊观察站”十六层交替加固的合金壁、阻尼凝胶层和复合陶瓷外甲,依旧丝丝缕缕地渗透进来,成为一种低沉的、无所不在的背景嗡鸣,压在耳膜上,碾在骨头缝里。

李维靠在观察窗冰冷的强化玻璃上,看着外面永恒的黑。探照灯光柱刺入其中,像一枚投入墨池的针,只能照亮极小一圈翻涌的悬浮物,更远处,是连光都无法逃逸的、纯粹的死寂。他的倒影模糊地映在玻璃上,一张被实验室冷白光灯照得缺乏血色的脸,眼底下是长期缺乏自然睡眠带来的青黑。

“心率又偏高,李维博士。建议进行第十四种呼吸调节训练,或服用镇静剂。”AI助理柔和的电子音在舱室内响起,毫无波澜。

“闭嘴,艾娃。”李维低声说,手指无意识地按了按胸口。不是生理上的不适,是另一种东西,一种……难以言喻的牵引感,从他完成最后一次基因协同注射后就开始了。像是深海中有个钩子,钩住了他的某一部分意识,轻轻拉扯。

他来“海渊号”科考站三年了。官方任务:研究极端环境生物,尝试通过基因技术改造工作人员,以适应长期深海作业,为未来深海开发奠定基础。宏伟,光荣,足以让任何一个生物学家热血沸腾。最初是的。但时间久了,总有些东西不对劲。安保级别高得离谱,某些研究区域完全封闭,连他这样的核心研究员都无权进入。军方的影子无处不在,那些穿着没有任何标识的黑色制服、眼神冷硬得像站外海岩的人。

还有,对“深渊居民”——尤其是那种巨型章鱼(学名:AbyssalGigantitelligensia)——近乎偏执的观测和交互企图。不是温和的科学研究,更像是一种……驯化评估。

胃里的不适感又翻腾起来。

他甩甩头,试图驱散这些念头。也许是太累了。连续七十二小时监控一次罕见的深海热液喷口生物聚集现象,铁打的人也受不了。

就在他准备转身离开观察窗的刹那——

一股强烈的脉冲猛地撞进他的大脑。

不是声音,不是图像。是一种原始的、混乱的、充满冰冷粘滑感和无边好奇心的洪流。无数破碎的感官信息:高压水流的触感、某种甲壳生物被碾碎的震动、热液喷口硫化物刺鼻的化学信号、遥远海面风暴传递下来的微弱低频……庞杂得让他瞬间窒息,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闷哼一声,捂住额头,踉跄着撞在控制台上。

“警告:检测到使用者异常神经放电。生命体征急剧波动。”艾娃的声音依旧平稳。

那洪流来得快,去得也快,像潮水般退去,留下阵阵眩晕和恶心。李维大口喘着气,冷汗瞬间浸透了后背。

幻觉?过度疲劳导致的神经官能症?

但那股冰冷的、非人的“存在感”残留不去,像墨汁滴入清水,丝丝缕缕地晕染着他的意识。

接下来的几天,这种“联接”频繁出现,且一次比一次清晰。他开始能分辨出其中一些较为稳定的“信号”。有时是极端的专注,针对某个旋转的阀门或屏幕上游移的光点;有时是深沉的、几乎凝滞的休眠状态,思维缓慢得像海底的沉积层;偶尔,会闪过一段极其快速复杂、由变幻体色和纹理构成的模式流,他直觉那是一种语言,远超人类理解的复杂语言。

他开始秘密记录这些体验,加密存储在个人终端的最底层。他不敢告诉任何人。报告上去,最好的结果是被视为精神失常被强制休眠,最坏的结果……他不敢想。

直到那次例行对“巨兽”的观测。

AbyssalGigantitelligensia,AGI。讽刺的缩写。那只被代号为“卡夫卡”的巨型章鱼悬浮在观察窗外的水层中,几乎填满了整个视野。它的皮肤流淌着复杂的、幽暗的虹彩,数条粗壮的腕足舒缓地卷曲摆动,吸盘面时而露出苍白的复杂纹路。巨大的、蕴藏着某种古老智慧的双眼,似乎正透过玻璃,精准地锁定着他。

又一次脉冲袭来。

但这一次,不再是杂乱无章的洪流。一个清晰的“意像”被直接“拍”进了他的意识:观察窗的金属边框——他自己此刻正扶着的地方——以及一个强烈的、不容误解的“触碰”指令。不是语言,是更本质的思维碎片。

鬼使神差地,李维抬起手,将掌心紧紧贴在冰冷的玻璃内壁上。

几乎在同一瞬间,“卡夫卡”一条腕足的末端缓缓伸来,最细小的触须尖端,隔着厚厚的强化玻璃,精准地贴在了他手掌对应的位置。

轰——!

世界消失了。冰冷的、盐毒的、充满无法言传的古老记忆和庞杂感官的信息流彻底冲垮了他的意识堤坝。他“感觉”到自己同时存在于两个躯体中:一个是人类李维,站在狭小的金属舱室里;另一个是庞大的、流淌着深海寒冷的巨兽,悬浮在无边的黑暗水域中。他/它感知着水流的细微变化,计算着猎物的轨迹,回忆着热液喷口的温暖和繁殖地的神秘迁徙路径……

还有……疼痛。不是他的疼痛。是来自“卡夫卡”的。某次被强行注射追踪器时的尖锐刺痛,被高强度声波驱赶时的眩晕与愤怒,被某种穿透深海的低频探测脉冲扫过时的、如同被剥开裸露般的颤栗……

以及,更深层的东西。一种被窥视、被分析、被工具化的冰冷的愤怒。和一种……近乎怜悯的……嘲弄?

连接中断。李维猛地抽回手,如同被电流击中,剧烈地咳嗽起来,眼泪生理性地涌出。他瘫倒在控制椅里,浑身湿透,不住颤抖。

那不是动物。那是一个智慧体。一个拥有复杂情感、记忆和庞大感知能力的智慧生命。而他们,人类,对它和它的同类做了什么?

恐惧和一种奇异的负罪感攫住了他。

他必须知道真相。知道这个项目到底是什么。

机会很快来了。一次意外的系统过载,导致他负责区域的安保权限临时提升了半个安全等级,恰好覆盖了隔壁那个他一直无权访问的S-7扇区。借口排查故障,他溜了进去。

扇区内的布局截然不同,更简洁,更冷硬,充满了军用风格的实用主义。走廊尽头是一间虚掩着门的控制室。屏幕还亮着。

屏幕上不是科研数据。是评估报告。

标题:“‘利维坦’武器化平台生物载体适应性评估,第七阶段”。

下方是“卡夫卡”的实时动态模型,旁边滚动着数据:“神经束屈服强度测试通过”、“指令服从性阈值优化中”、“群体协同攻击模式模拟成功率87.3%”、“对特定城市海岸线结构破坏效能评估:高”……

另一份标注“绝密”的通讯记录摘要:“……国会山的担忧在于投入产出比……必须确保‘海渊之鞭’能在首次打击中摧毁所有主要港口……”

李维的血液瞬间冷透了。胃里翻江倒海。

武器。它们从一开始就是武器。所谓的适应深海作业,是为了制造能操控这些生物武器的、同样非人的“驾驶员”?或者只是更卑劣的、用来了解如何更好控制它们的小白鼠?

他扶着冰冷的金属墙壁,才勉强没有摔倒。呕吐感强烈地冲击着喉咙。

突然,所有屏幕猛地一闪,变成了刺眼的红色!

尖锐的、不同于常规警报的最高级别啸叫声撕裂了站内的寂静!

“警告:检测到大规模、高协调性生物反叛行为。所有人员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重复,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警告:主通讯阵列被未知信号流占据。试图中断……失败……”

“警告:内部气密门正在非指令性序列锁定!——”

李维跌跌撞撞地冲回走廊。红色的应急灯疯狂旋转,将一切染上不祥的血色。通道尽头的厚重气密门正伴随着沉重的液压声迅速闭合!

“不!”他发足狂奔。

就在门缝只剩下最后一丝的瞬间,他猛地扑了过去,重重摔在门这边冰冷的地板上。身后传来“砰”的一声巨响,然后是气压平衡的嘶嘶声。他被锁死在了这个扇区。

脚步声。不是人类那种穿着靴子的、规律的脚步声。是滑腻的、多足的、拖拽着的……蠕动声?还夹杂着一种低沉的、仿佛来自深海本身的嗡鸣。

他惊恐地抬头。

阴影中,数个身影缓缓移动出来。是站里的研究员!史密斯,那个总是笑眯眯的微生物学家;赵,沉默寡言的材料工程师;伊娃,最年轻的海洋生态学家……但他们此刻看起来无比陌生。他们的眼神空洞,面部肌肉松弛,嘴角甚至带着一丝怪异的、扭曲的微笑。他们的动作有些僵硬,却又奇异地协调。

而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都吸附着一两只小型的章鱼!那些章鱼的腕足缠绕在他们的手臂、脖颈、甚至头部,微微搏动着,皮肤上的色彩以一种催眠般的节奏流转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