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宰相之才(2/2)
赵惟正忙答道:“儿子打听了一下,那少年名叫寇准,华州下邽(gui)人氏,今年...似乎尚未加冠。”
“尚未加冠?”赵匡胤闻言,脸上掠过一丝真正的惊讶,遂即化为畅快的赞叹,“好,好一个寇准,未加冠便有如此见底,如此胆魄,锋芒毕露,却又言之有物,并非徒逞口舌之快,能看到科举乃文化征服之利器,此子眼光毒辣啊!”
赵匡胤说着,转头看向赵德昭,笑着道:“我大宋朝堂,后继有人,哈哈哈哈!”
赵匡胤显得十分开心,仿佛看到了最优质的璞玉。
这时,一直在旁摇着折扇、面带微笑听着的赵德昭心中却没有那么平静了,他听到“寇准”二字,心中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这可是史书中澶渊之盟时力挽狂澜,被后世戏称为“寇老西儿”的一代名相啊!
王旦和寇准,大宋史上两个有名的贤相,不想竟在今日见了面交了手,可惜了,自己没有在场亲见!
赵德昭心中激荡,表面却不动声色,只是顺着赵匡胤的话,用一种略带调侃又饱含深意的语气对赵惟正说道:“安安啊,你今日这趟茶,喝得值,这王旦和寇准,可是给你、也给爹,演了一出双簧啊!”
赵惟正一愣,“双簧?”说完,他转头看向赵匡胤,却见祖父闻言一点儿也不见惊讶,看来也是如此认为的。
“正是,”赵德昭收起折扇,轻轻点着掌心,“王旦之言,如同绵里藏针,他讲的是最正的道理,行的是阳谋,格局宏大,让人难以反驳,这是治国安邦的宰相气度,将来可为你持重守成,稳定朝局。”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玩味,“而那寇准,则是刀锋淬火,他的话,撕开温情,直至核心,甚至有些霸道,却更能冲击人心,破处迂见,这是救时宰相的坯子,将来若遇危局难关,需锐意革新或力排众议时,非此类人不可!”
赵匡胤闻言眉头一挑,他倒是不知,仅凭这一段对话,赵德昭竟能将他们比作宰相,看来当真是对他们寄予厚望。
赵德昭始终看着赵惟正,谆谆教导,“你祖父为何欣喜?因为他看到的不只是两个有才华的年轻人,更是两种截然不同却又相辅相成的为政风格,王旦是鼎,能镇国,寇准是剑,能破敌,为君者,既要能欣赏鼎的沉稳,也要善用剑的锋芒,要懂得什么时候该行王旦之仁,什么时候需用寇准之锐,更要能让这鼎与剑,各安其位,各展其长,甚至...让他们互相砥砺。”
赵德昭微微一笑,仿佛想起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至于这寇准,性子如此刚直锐利,将来在朝堂之上,怕是少不了要顶撞于人,甚至...顶撞于君,安安,你若将来要用他,就得先学会容他之愣,赏他之直,用他之才,还得防他因过于刚直而折了自己,这里面的分寸,可一门大学问。”
赵惟正听得入神,细细品味父亲的话。
祖父看重的是人才本身,而父亲则更近一步,是在教他如何识别、运用和驾驭不同的人才。
赵匡胤在一旁听着儿子教导孙子,满意得捋着胡须,淡淡道:“二郎说得不错,江山代有才人出,能识人、会用人,这江山才坐得稳。”
“是,孙儿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