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其实他那时候挺安静的(1/2)
陆时羡认真地听着,他知道科恩伯格在生物化学和基因转录领域的地位,这样的合作提议本身就极具价值。
“这是一个极具洞察力的建议,科恩伯格教授。”陆时羡郑重回应:“‘繁缕’始终秉持开放的态度。联合培养和深度学术交流,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
“我相信,在生命信息流动的‘上游’(转录调控)与‘下游’(信号传导与物质运输)之间,必然存在着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深刻联系。”
“太好了!”科恩伯格教授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从怀中取出一张私人名片递给陆时羡。
“这是我的直接联系方式。我的助理下周会与繁缕研究院的相关负责人对接,我们可以开始探讨具体的合作框架。说真的,陆,我很期待看到‘繁缕’还会给我带来怎么样的惊喜。”
前来道贺的顶尖学者们不再仅仅停留在礼貌性的寒暄,而是深入探讨着技术细节与合作可能。
许多人都清晰地意识到,这位新科大奖得主,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单一的植物学领域,他所引领的交叉前沿学科浪潮,正席卷向生命科学的更广阔深海。
......
金陵,紫金山麓。
国家天文台的员工食堂里,傍晚的余晖透过巨大的落地窗,为喧闹的空间涂抹上一层暖金色。正是晚餐时分,穿着各色工装的研究员、技术人员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餐具碰撞声和交谈声混杂成一片充满生活气息的交响。
陈依依端着餐盘,在靠窗的位置坐下。
陈依依端着餐盘,在靠窗的位置坐下。她现在是天文台星系宇宙学研究中心的一名副研究员,专注于银河系结构与动力学研究。
刚结束一天繁重的光谱数据分析,她有些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此时,晚上七点整。
悬挂在立柱上的电视正在播放着整点新闻。
“各位观众,现在是燕京时间晚上七点整。术馆圆满落幕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我国科学家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在备受瞩目的"科学新前沿"特别环节,我国植物病理与遗传育种实验室主任、繁缕研究院院长陆时羡作为首位受邀嘉宾发表主题报告。”
“其团队近期在《自然》《细胞》同期发表的"超敏生物传感器"与"智能沉默弹头系统"研究成果,开创了作物智能免疫防护的全新范式。”
“这项突破性技术实现了三大创新:其一,通过仿生设计的超敏生物传感器,可在单分子水平快速识别病原体;其二,基于逻辑门控的智能沉默弹头系统,能够精准清除特定病原;其三,构建了完整的"感知-判别-执行"智能防护闭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