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没参加高考怎么了?我保送的 > 第682章 惊人的共识

第682章 惊人的共识(2/2)

目录

她不习惯在电脑上审稿,而是喜欢戴着眼镜将论文全文打印下来,一个字一个字细细审阅。

她快速把握了论文的核心脉络,并将其置于整个生物学研究的大图景中进行考量,展现出一种纵观全局的智慧。

她敏锐地注意到,论文提出的“变构开关”、“精准识别”与“分布式冗余”三大机制,共同构筑了一个逻辑严密、且符合进化论思想的“智能”系统。

“这项工作不仅提供了新的部件,更描绘了一幅关于细胞内部组织协调性的、更具整体性的新图景,这在当今碎片化的研究中尤为珍贵。”她在笔记中写道。

她认同拉斐尔斯关于补充生化实验的重要性,但也指出,在如此一篇开创性的论文中,要求每一个计算预测都立刻有完美的实验验证是不现实的,这会极大地延缓重大发现的传播。

她更倾向于建议作者在表述上更加精准,明确区分哪些是已有强证据支持的结论,哪些是基于强大计算证据的、有待进一步验证的极有可能的假设。

她认为,论文的价值在于其开创的新范式,而非每一个细节的完美无缺。

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她特别关注这项研究对疾病理解的潜在影响。

“作者在讨论中提到了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如果能初步展示在某种疾病模型如特定癌细胞系中,这个‘调度网络’的关键节点确实发生了改变或失调,将极大地增强论文的广泛吸引力和临床相关性。”

她建议补充一些探索性的数据,哪怕只是初步的,也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

布莱克本教授的审稿意见,更像是一份高水平的战略指导。

她权衡了创新性与严谨性之间的平衡,指出了提升论文影响力的关键点,并以其崇高的威望,为这篇可能引发争议的论文提供了一份至关重要的“背书”。

尽管视角各异,但四位审稿人达成了一个惊人的共识。

这项工作是卓越的、开创性的,具有颠覆现有细胞生物学教科书的潜力。

他们都明确建议《细胞》接受发表。

然而,他们也提出了不容回避的、极其细致的修改意见。

主要集中在需要补充更直接的生化实验验证、提供更详尽的计算模型可靠性分析、以及在表述上更清晰地界定结论与假说。

当这四份分别来自慕尼黑、京都、斯坦福和旧金山的、凝聚了当今世界顶尖智慧的审稿报告,几乎同时在72小时期限截止前返回《细胞》编辑部时,主编玛格丽特·塞缪尔森深吸了一口气。

因为她知道,最艰难的部分过去了,稿件得到了最高权威们的原则性认可。

接下来,将是编辑部与陆时羡团队紧密合作,根据这些极其专业和苛刻的意见,对这篇注定要震撼学界的论文进行最后打磨的时刻。

学术界快要变天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