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绣骨贞心 > 第一百三十一章 说媒之事

第一百三十一章 说媒之事(2/2)

目录

承风低下头,眼眶微微泛红,却倔强地不肯落泪:“我知道难,可我不想就这么放弃。姐,我能不能试试?我好好打理绣坊,以后把绣坊做得更大,说不定……说不定柳大人会改观呢?”

“傻弟弟!”姜承瑾叹了口气,“官宦人家的规矩,比咱们想的还严。柳大人要的是能给柳家带来助力的女婿,要么是朝中官员,要么是书香世家子弟,你就算把绣坊做得再大,在他们眼里也只是个‘匠人’,难登大雅之堂。”

两人正说着,院门外传来了念安的笑声。两岁多的念安穿着粉色的襦裙,手里拿着一只刚折的桃花枝,蹦蹦跳跳地跑进来:“小娘,舅舅,你们在说什么呢?刚才在门口听见舅舅的声音,好像不开心。”

念安走到承风身边,仰着头看他,奶声奶气:“舅舅,你怎么了?是不是谁欺负你了?”

承风勉强笑了笑,揉了揉她的头发:“没有,舅舅就是在跟你小娘商量事情。”

念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把桃花枝递到承风面前:“舅舅,给你,这枝桃花开得最好看,你别不开心了。”

承风接过桃花枝,看着侄女纯真的笑脸,心里更不是滋味。他知道姐姐说的是实话,可心里的那份喜欢,却像扎了根的藤蔓,怎么也拔不掉。

接下来的几日,承风像是变了个人。以前他打理绣坊时总是笑着跟绣工们打招呼,如今却常常出神,算账时也会出错。有次去绸缎庄采买,竟忘了带账本,还是伙计提醒才想起。

姜承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知道弟弟心里难受,可她也没有办法。她托刘媒婆又打听了几户人家,有做茶叶生意的陈家,有开书坊的林家,都是扬州城里的本分人家,可承风每次都以“忙着打理绣坊”为由,拒绝见面。

这天傍晚,承风从外面回来,脸色比往常更差。他走进正厅,看见姜承瑾正在绣平安符——上个月岳飞将军的副将又来订了一批,说是前线的将士们都把平安符当宝贝,戴在身上格外安心。

“姐,”承风的声音有些沙哑,“我今天在府衙门口,看见柳小姐了。她跟一个穿锦袍的公子站在一起,那公子好像是京城里来的,柳大人对他很客气。”

姜承瑾停下针线,抬头看着他:“然后呢?”

“然后柳小姐看见我,只是点了点头,就跟着那公子走了。”承风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失落,“我听见旁边的人说,那公子是吏部尚书的儿子,是来跟柳家提亲的。”

姜承瑾的心揪了一下,她起身走到承风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背:“承风,别难过了。缘分这东西,讲究的是顺其自然。既然柳小姐有了更好的归宿,你也该放下了。”

承风沉默了很久,忽然红着眼眶说:“姐,我知道我不该再想了,可我就是……就是忍不住。我总想着,要是我能再优秀一点,要是咱们不是绣户,是不是就能……”

“承风——”姜承瑾打断他的话,语气坚定又温和,“咱们靠手艺吃饭,不丢人。绣坊是咱们一针一线做起来的,这里有咱们的心血,有咱们的家,这就够了。至于柳小姐,就把她当成一段美好的回忆吧。以后你总会遇到一个跟你相配、懂你疼你的小娘子,到时候姐姐一定为你风风光光地办婚事。”

承风看着姐姐坚定的眼神,又想起这些年姐姐为了绣坊、为了他和念安付出的一切,心里的委屈渐渐被抚平。他吸了吸鼻子,点了点头:“姐,我知道了。我会放下的,以后好好打理绣坊,不让你操心。”

姜承瑾看着弟弟终于露出笑容,心里也松了口气。她转身回到绣架前,拿起针线,继续绣着平安符。夕阳透过窗棂,洒在绣布上,红色的丝线在她手中穿梭,像是在编织着希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