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荀彧入大兴,长安新变化(2/2)
“叔父。”
“长安经过工部重新规划。”
“设下内外城,内城有大兴宫。”
“以及官吏府邸,大兴学府,各种处理军政事的府邸。”
“外城设三城十二坊,南北大街八条,东西大街十四条,皆可跑六马车舆而不阻,故而城内百姓众多,有一百余万人之多。”
荀攸行在前方领路,给二人介绍长安的格局。
“如此广袤?”
荀谌顿时吓了一跳道。
荀攸转头笑道:“中原四州凋敝,若是大肆发放钱财,必定使大兴宝钞的价值奔溃,故而以工代赈,让百姓修缮城池水利,荀氏虽然被肢解,良田被收回,但还算是有些金银,故而未曾参与这些事情,但寻常百姓经过此番善政之后,纵然没有南地百姓富裕,也比大魏治下要富庶很多。”
荀谌点了点头。
荀攸继续说道:“大兴宫矗立于东向,背靠骊山,东城之外属骊山军营,故而不对寻常百姓开放,南城,北城,西城,各设四坊,百姓,商客之居所,临靠大道设有商铺,长安城内的商铺不会贩卖,只做租赁,其钱财结余皆入了大兴户部司储,也就是荀缉所主之司。”
“国库。”
荀彧若有所思道。
荀攸摇了摇头,沉声道:“户部事情驳杂,司储并算不得国库,因为还有宝钞司,也就是刊印大兴宝钞,归纳所有赋税计算,印钱,调控物价等等,司储更多是对粮食的管辖,赈灾等等,当然现在各州郡的仓储也规划入户部司储!”
荀彧苦笑道:“这六部,还真是难懂。”
荀攸颔首而笑道:“六部初设二十四司,后增设宝钞司归户部管辖,又加专利司归六部共同监管,监军司属于刑部,兵部,提刑司,军议司共同监管,大兴的内政体系极为驳杂,各部司监齿牙交错,互相制衡!”
“嗯。”
荀彧眼中满是感慨道。
荀攸提着袖袍,说道:“今年初秋,大兴便会展开科考,历时五个月,会从各大学府进行州考,考核完成后进入长安会考,会考完成,便是殿试,除了殿试之外,州考,会考皆是有吏部,礼部,大兴司业来出题!”
“公达。”
荀彧突兀说道:“科举,考什么,才能作为评判标准?”
“这?”
荀攸眸子一凝。
荀彧想了想,失笑道:“不方便说也无妨。”
“不是。”
荀攸摇头道:“军议司只做监考,并不知道试题,不过向来应该是法学,民生治理之类的科考,还有策论。”
“策论?”
荀彧眼中满是疑惑。
对策,他们倒是听说过,源于察举制的考校。
荀攸点了点头,解释道:“大兴辑报,除却善政张榜,我等与王上拟写天下大势,便是策论雏形,所部考核无非是天下大势变迁,各州郡政策利弊议论等等,说不准便会考大兴与百乘建交一事。”
荀谌打趣道:“公达,你如此泄露,不怕大兴律法吗?”
“不算泄露。”
荀攸淡笑道:“大兴平时课考便是如此,学子已经习惯了。”
“是吗?”
荀彧神情极为复杂雨。
入了长安,方知天地之广阔。
他这个所谓王佐,已经不适用于大兴。
天下换颜,日月更制,自己仿佛已经被时代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长安的繁盛,大兴科举,来往行人脸上的笑容,他活了无数年,却只在大兴治下见过这般风景,
在大兴,岁月抹去大汉封狼居胥的荣光。
在大兴,刚烈风骨淹没了插满西域的大汉战旗。
当属于大兴的战旗,大兴刀,擎天挥指之时,抬手间,盛世风景与荣光便闪耀千余年的浩瀚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