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大棚升级(2/2)
主骨架立起来,剩下的横梁、檩条就好办多了,像搭积木一样,按部就班地装上去。
忙活了整整两天,一号棚的钢架主体总算立起来了。
“嚯!这大家伙,看着就带劲!”张春城摸着冰凉的钢管,啧啧称赞。
王建安也挺满意:“结实多了,刮风下雨都不怕了。”
随后又开始安装王建安设计的自动收放膜系统。
先在棚架两侧的檩条上,固定好农机厂加工来的轴承座。
然后把那根长长的、用来卷薄膜的钢管穿进去,调整好位置,确保转动顺畅。
接着安装传动部分,在钢管的一端,装上大小齿轮组,再装上那个带摇把的大轮盘。
王建安亲自上手试了试,摇起来有点沉,但还算省力,齿轮咬合得不错,没有怪声。
电机暂时先不装,王建安打算等整个系统调试好了再说。
最后就是盖新薄膜了。
好几个人一起帮忙,小心翼翼地抬起来,铺在棚架上。
一边铺,一边把薄膜的一边牢牢地固定在那根卷膜钢管上,用卡箍卡死。
全部铺好,薄膜的边缘用压膜线绷紧,固定在棚架底部的沟槽里。
“快试试效果看看!”王建平有些兴奋地向王建安喊道。
王建安走到棚的一端,抓住手摇把,开始慢慢地摇动。
只见那根卷膜钢管开始缓缓转动,原本平铺在棚顶的薄膜,被一点点卷了起来。
棚顶逐渐露出空隙,阳光直接照进棚里。
“建安这个东西硬是(真是)可以哦。”围观的人都觉得新奇。
王建安摇了大半圈,卷起大约三分之一的薄膜,停了下来。
他又反向摇动摇把,卷好的薄膜又缓缓地铺了回去,严严实实地盖住了棚顶。
“太好了!建安,这玩意儿真好用!”张泽安不知什么时候也过来了,看得一脸惊喜,“这以后早上揭膜,下午盖膜,一个人摇几下就行了,再不用那么多人费劲拉扯了!”
王建安笑着擦擦汗:“等通了电,接上电机,按一下开关就行,更省事。”
“还能用电机?”张泽安诧异的问道。
王建安指着联动处说道:“那是当然,你看这里,有个活扣,可以把手柄取下来,把电机皮带安上去。”
“好!这个好!想得周到!”张泽安听后笑得更开心了。
一号棚的成功,给了王建安很大信心。
紧接着,如法炮制,把二号棚也拆旧换新,装上了钢架和自动卷膜系统。
合作社的人都跑来看新鲜,摸着光滑的钢管,摇一摇那卷膜器,个个赞不绝口。
“建安,你这大棚用了好多钱?”一些人对王建安的新大棚是非常的意动,也想着换成钢管的。
王建安:“差不多15000一个大棚。”
“嘶……”人们倒吸一口凉气。
意动的人也纷纷止住了念头。
用竹子搭一个一亩的大棚,成本才不到2000块。
这钢管大棚他们可用不起。
王建安也没有劝他们更换的想法,毕竟这15000元算巨款了。
他们虽然去年赚了一点钱,但现在就让他们花这么多钱来更新大棚,他们肯定舍不得。
第二天,王建安通知了乡上的电工,来给两个新棚接上了电,装上了小功率的电机。
主要是涉及到从电表拉电线,需要他们工作人员,要不然王建安自己都可以拉线。
电线拉好后王建安把电机用个铁盒子罩了起来,防雨防尘。
通电试机那天,也来了不少人围着看。
虽然暂时没人考虑升级大棚,但看点稀奇还是都愿意来的。
王建安合上电闸,按下按钮,电机嗡嗡地轻响起来,通过皮带带动齿轮,卷膜钢管开始自动转动,薄膜平稳地卷起或铺开。
“啧啧,真方便!”
“这下更省事了!”
过了几天刚好下雨,王建安特地去观察了新的大棚。
新薄膜表面很光滑,雨水落上去很快就流走了,果然不像以前那样容易积水。
棚里的光线也明显比旧棚好,看着就亮堂。
忙完大棚升级的事,王建安又去养猪场转了转。
新猪圈已经投入使用,新买的小猪崽活蹦乱跳。
一个星期前出生的小猪仔,除了两头死掉了,其他的都基本安然无恙。
这99%的猪仔存活率,已经值得骄傲了。
随着周边生产队养猪场合作社的成立。
霍守义是越来越忙了,每天都在各个生产队奔走。
畜牧站名义上是镇下属的机构,霍守义和乡上的畜牧站其实算合作关系。
平时给猪看病那些收的人工费都是他自己的收入,只有药品收入需要上交到镇畜牧站。
为此前段时间给母猪接生的时候,他还专门来感谢了王建安。
虽然他没养猪,但他赚的也不少。
考虑到以后霍守义不一定每次都有空来帮忙接生。
王建安还建议合作社安排几个人学习给猪仔接生,以后就不用老师叫霍守义来了。
经过一番商量,合作社成立的接生小组。
张春城当仁不让的成了小组长,他家以前就养过母猪。
晚上回到家,尹祥平炒了两个小菜。
这段时间家里只有他们一家三口,昨天王太平和张玉清去了蓉城。
小妹来电话了,觉得和周英华谈对象也谈了挺久,希望安排两家人见一见,讨论下婚事什么的。
本来按规矩应该男方的人来李家沟的。
不过王小英那边实在太忙了,抚琴的菜摊她已经交给了尹志。
现在她主要负责棚鲜生的门店建设。
王建安喝着稀饭,逗弄着已经会摇摇晃晃走路的儿子王刚,感觉胳膊上的伤疤都不那么明显了。
尹祥平对王建安说道:“下半年房子就要修好了,该找师傅打点家具了。”
那个年代农村的床,柜子这些都是请木匠师傅打造的。
木匠也还是让大部分人都眼红的职业,直到几年后成品家具的大量出现。
这才导致了农村木匠的职业终结。
王建安点点头:“行,明天我就去请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