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种子就绪(2/2)
王建安一听,疲惫瞬间一扫而空,立刻来了精神。
这段时间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棚在建,土地在改造,人员也在培训,唯独种子一直没个准信。
他原本的备用计划是,如果政府这边协调不来,就得再麻烦三哥尹彬亲自跑一趟山东去搞种子了。
现在好了,种子终于到了。
第二天王建安就赶到了镇政府大院。
他对这里已经不算陌生,轻车熟路地找到了农业办公室。
经过了去年一年的突出表现和年底刘副镇长带队考察的大力宣传,现在王建安在镇政府这个大院里也算是个小名人了。
办公室的办事员一看是他,表现得很是热情:“哟,王建安是吧?来取你们李家沟的那批种子哇。”
说着,办事员引他到旁边一间充当临时仓库的屋子。
屋里墙角堆放着好几个麻袋,还有几个摞在一起的硬纸板箱子。
办事员指着那些东西说:“喏,这些都是。
这两个大麻袋里是黄瓜种,这两个是番茄种,都是山东那边主推的越冬大棚专用品种,抗寒性好。
这箱子里是西葫芦籽,适合早春栽培。
还有这一小袋,是西芹籽,刘镇长说让你们也试试。”
他顿了顿,拿出一个单据本:“这些都是我们县种子公司通过省里的关系,特意从山东那边的正规种子公司调运回来的优质良种。
刘镇长亲自打了招呼,全部按采购成本价算给你们合作社,政府没加一分钱利润。”
王建安连声道谢,心里明白,虽说按成本价,但价格肯定比本地留种的常规品种要贵上好几倍。
不过明年应该能省一笔种子钱了。
蓉城农科院的杨教授带来的黄瓜和番茄新品种,刚刚结束在李家沟的这一季区域试验。
小刘技术员收集的田间数据据说非常漂亮,已经提交上去了。
按照小刘透露的消息,只要后续审定流程顺利,明年农科院自己繁育的第一批良种就能大规模上市了。
到时候,凭借试验点的合作关系,李家沟就能优先、优惠拿到种子。
办事员笑着摆摆手,拿出提货单和笔:“手续办一下,在这里签个字。你看,是你们自己找车拉回去,还是我们这边帮你联系个车送一趟?”
王建安想了想:“麻烦你们帮我叫个车送一趟吧,车钱我们出,直接送到李家沟合作社。”
“行,没问题。”办事员爽快地答应,很快联系好了镇上一辆跑运输的小货车。
办好了所有手续,王建安跟着货车一起回李家沟。
看着车上一袋袋、一箱箱的种子,有了这些“弹药”,下半年和冬天的大棚生产可以顺利展开了。
货车直接开到了王建安家老屋的院坝里。
刚卸完货没一会儿,得到消息的张泽安就带着几个社员闻讯赶来过来了。
大家一起上手几大袋种子和箱子都搬进了王建安的家里。
还是由王建安负责统一浸种、催芽和前期育苗,等到秧苗长到可以定植的大小,再分发给合作社的社员和各签约生产队。
这样能最大程度保证出苗率、整齐度和品种纯度。
第二天,农科院的小刘也背着包赶回来了。
他没去试验棚,而是径直先找到了王建安。
“建安哥!我回来了!”小刘一脸兴奋,把背上的包放下,“你看,我把好东西给你带回来了!”
王建安给他倒了碗水:“先喝口水,啥好东西?杨教授又给新任务了?”
他猜测可能是下一季的试验安排。
小刘咕咚咕咚喝完水,抹了一把嘴,神秘兮兮地拉开那个背包的拉链:“不只是任务,还有你要的宝贝,你看。”
他从包里先掏出几个牛皮纸小袋子,上面印着省农科院的字样和徽标,还手写着品种名称和编号:“这是杨老师他们最新培育出来的辣椒种子!就是上次跟你提过的,能显著增强抗寒性的。”
王建安接过这两个袋子,仔细听着小刘的介绍,心里又是一阵激动。
辣椒在蜀省可是个好东西,市场需求一直很稳当,特别是这种能错季上市,都能卖上极高的价钱。
现在的普通本地辣椒,在大棚里的表现实在不尽如人意,产量低不说,抗病性也差。
即使是去年他托关系从山东弄回来的种子,越冬表现也只能说一般,产量估计只有露天夏季高产期的五成左右。
如果农科院这个新品种真能提高产量,那可就太好了。
小刘看着王建安发亮的眼神,嘿嘿一笑,又神秘兮兮地从背包最底下掏出两个更小一点的袋子:“还有这个,建安哥,你看看。”
王建安接过来,触手感觉包装就很讲究。
他仔细看去,两个铝箔袋上贴着标签,打印着“草莓-红颜-脱毒原种”。
“草莓?”王建安眼睛猛地一亮,心跳都加速了几分。
他上次杨教授临走时,确实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过一嘴,说想搞点高价值的草莓种种看,没想到杨教授真的放在心上,还给弄来了:“杨教授还真给弄到了?”
小刘得意地笑了:“杨老师一直记着你提的事呢!正好他们有个课题组在和双流那边的农业公司合作,搞冬季草莓促早栽培的技术攻关和推广。
就从合作单位那边匀了这么一点脱毒原种过来,量非常少,极其珍贵,杨老师让你先小面积试试看,积累点经验。
杨老师说这个品种糖度高,果子硬,适合运输,就是苗期比较娇气,让你小心点伺候。”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王建安拿着那袋草莓种子如获至宝。
他早就琢磨过很久要搞点高价值的水果来突破大棚蔬菜的收益天花板,草莓正是首选,如果能成功赶在春节前后上市,那价钱可是非常高的。
但之前一直有两个难题卡着。
一是他没有专业的育种研发团队,自己搞不到最新的优良品种,常规种子退化严重,病害多。
另一个原因是双流那边已经有农户在农技部门指导下开始搞冬季草莓了,他再去抢占市场,优点怕竞争不过人家的先发和地理优势。
现在好了,有了农科院这层关系,拿到了最新的脱毒原种,技术和信息支持也有了靠山,至少可以先试验起来。
虽然种子量不多,估计也就够种几分地,但只要能成功种出来,以后就可以自己育苗扩繁,就不需要担心种子问题了。
“哦,还有这黄瓜种,”小刘又指着另一个铝箔袋,“是院里另外一个重点课题组的宝贝。
还没命名的新品系,说是抗病性特别强悍,尤其高抗霜霉病和白粉病。
产量潜力也比现在主推品种高一大截,缺点就是果形可能稍微没那么整齐均匀,商品率需要后期加强管理。
杨老师觉得你这边的管理水平高,也让你一并试试看,反馈下田间表现。”
“好,好,好,真是太感谢杨教授了。”王建安连声说道。
“没事,建安哥你客气啥。”小刘摆摆手,脸上也是高兴,“杨老师说了,还指望你这边试种好了,能提供最细致的第一手田间数据呢。
这比他们在试验站里种出来的还有说服力!”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王建安拍着胸脯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