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科举中(1/2)
第223章科举中
看著隔壁將军府的车马渐渐远去,贾府门前的小廝,总算是有心思,说起了私下里的话语来。
就见那看门的小廝,交头接耳地开口:
“瞎。贾府二房,一个宝二爷,一个环三爷。宝二爷衔玉而生,结果如今却被夺职在家,反观隔壁府的环三爷,又是四品爵位,又是前去秋闹,要是真弄出一个举人功名来,只怕是金陵那边的族老,都要被惊动了。”
“这可当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想到,短短几年的时间內,竟然会有如此变化”
此话一出,旁边的小廝喷喷感慨之余,说话间还不忘记保留几分余地:
“话虽如此,但便是这二位他日再怎么落魄,都是主子爷。且再说回来,这举人功名,哪里这么轻易就可以考上的”
“听说民间有那苍髯老生,皓首穷经一辈子,这才堪堪考上举人,结果中举的榜次下来,那老举人一个高兴,居然直接乐极生悲了。从中就可看出,这举人啊—-喷喷,也不是这么好考的。环三爷如今才几岁今年怕不是下场试试。”
话虽如此。
但是看著自將军府出来,噠噠远去的马车,眾人总觉得,心头莫名有些拿捏不准。
实在是列举在贾环身上发生过的事情,桩桩件件,都堪称是超乎眾人想像,不可拿常理来定论。
他们这帮人小廝,嘴上说著,但心中究竟如何想,却没有人知道。
崇文门內东侧。
明远楼上。
乡试监临官驻此,可俯瞰全场。
其中监考官由翰林院、都察院派员充任。
因著之前的科举舞弊案,此时瞭望楼四周都设兵丁值守,严防夹带。
其中考生號舍更是每间宽三尺、深四尺,狭小至极,除了隨身携带的考篮等物外,再不能隨行任何人等。
寅时。
天微微亮的时候。
考生就在贡院外排队。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所有考生,为了防止有人冒充身份,顶替科考,都需要带院试结票核验身份,隨后就是熟悉的脱帽、解衣搜查。
因著此次京城乡试被眾多江南士族学子,乃至朝中上下文武大臣关注,其中甚至连馒头都需要开。
贾环默默啃了口馒头。
此时白面馒头被寒露附著,略有些冷硬,但入口还算鬆软,总比先前童试的时候,吃的饢饼要好许多。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看书网解书荒,101.超实用】
等到入场后,贾环就开始翻看起考捲来。
贾环发现,这次科举的考卷,颇有几分意思,似乎多贴合实时,朝重实务策论。
其中首场《四书》题中,如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暗合前几年直隶河北等地的賑灾事宜。
次场《五经》侧重《春秋》会盟征伐之义,则是和之前的木兰秋称有所关联。
至於第三场的策论,贾环揉了揉略有些酸胀的手腕,便看向考题:
【《论语宪问》载孔子言“以杖叩其脛”,又《论语雍也》有“闕党童子將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