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许成军唱一个!(66k)(1/2)
第120章许成军唱一个!(6.6k)
最终,林一民请客的欲望还是被和作家许成军共同用餐的欲望打败了。
“那”
“别那了,晚上一起,食堂一起吃一口。”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林一民同志选择了紧密团结许成军同志。
从淞庄到复旦第一学生食堂的路上,林一民同志充分发挥了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发掘了许成军同志在创作过程中的细节。
“成军同志,怎么想出来创作春兰这一角色的”
“成军同志,这部作品可以算是魔幻现实主义么”
“成军同志,怎么看待今年《外国文学动态》将拉美当代小说特征正式译为‘魔幻现实主义’”
说实话,许成军现在有点后悔带着这哥们一起去吃饭。
带了个记者出门你受得了嘛!
“什么魔幻现实主义谁说拉美文学是魔幻现实主义了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啊,一民同志!如果发生在拉美土地上真实的事被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那么文学也失去了其根本性。”
马尔克斯对魔幻现实主义标签非常抵触,他始终认为自己写的是“拉丁美洲的真实”,而非刻意制造“魔幻”。
他在访谈中多次强调:“我所有的小说都是对拉丁美洲现实的一种解读”“所谓‘魔幻’,只是因为外人不了解拉美现实才觉得魔幻”。
而魔幻现实主义作为外界,尤其是欧美与中文世界的批评工具,更多是基于文本特征与跨文化认知形成的归纳。
《百年孤独》内容确实魔幻,但是人家就是真实故事。
现实有时候就是这么魔幻。
许成军无奈的扶额,却看到林一民瞪大了眼睛。
“但是.”
“别但是了,非要归类的话,说把这类小说归类为带有魔幻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或者干脆像周主编一样直接说新现实主义来的更透彻。”
其实,马尔克斯的态度不是否定作品的魔幻感,而是拒绝用魔幻掩盖现实。
批评界的标签也不是误解,而是基于跨文化传播的必要归纳。
但两者的拉扯,反而让《百年孤独》既成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又超越了这个标签,成为对拉美现实最深刻的文学记录之一。
“阿这”
‘打住!’
“不是,我是想说成军同志对于文学的理解非常深刻,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林一民涨红了脸,但是对于许成军的发言虽然暂时不完全认可,但是不影响他觉得还是比较有道理的。
许成军也很尴尬。
误会了不是!
好在苏曼舒和许晓梅这时候过来解围,三人早上就约好了,五点半来第一食堂吃饭。
俩姑娘一个比一个秀丽。
来人一打眼就看到了苏曼舒和许晓梅。
苏曼舒还是那件月白衬衫,袖口绣的兰草在灯光下若隐若现。
许晓梅扎着羊角辫,手里攥着本刚买的《英语语法》,看见许成军就晃着辫子跑过来:“哥!我跟曼舒姐等你好半天了!”
许成军笑着说:“辛苦了,晓梅。”
“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我室友林一民,魔都人。”
“一民,这是经济系大三的苏曼舒,这是我妹妹许晓梅,现在开始在图书馆工作。”
林一民点点头,只是看向苏曼舒眼里带点愕然。
‘不是,你俩怎么凑一起去了’
许成军看出怪异:“你们认识”
“他爸跟我爸大学同学。”
苏曼舒走到近前,却没跟林一民打招呼。
目光先落在许成军身上,手轻轻伸过去,帮他把翻折的衣领捋平整,不经意蹭过脖子,还带着点微凉的触感。
“瞧你,”
她声音软乎乎的,带着点嗔怪,却没真生气。
“准是刚才写东西太投入,连衣领子翻过来都不知道。下次再这样,我可不给你整理了。”
许成军笑着往她身边凑了凑,语气带着点无赖:“有苏老师在,这点小事我哪用担心反正你总能帮我注意到这些。”
这话刚出口,就见苏曼舒脸悄悄红了,她赶紧收回手,假装去看别处,手却在身后悄悄攥了攥衣角:“就你嘴甜。”
林一民在旁边看得眼睛都直了,这是他认识那个苏曼舒
高智商、高情商、理性、自信、记忆力超群这些才是苏曼舒从小给他们这些人的印象!
漂亮,漂亮只是她最不值得一提的优点!
林一民什么时候见过苏曼舒这“娇羞”的模样!
难怪刚才成军同志提到曼舒姐时语气不一样,原来两人是这种关系!
他赶紧咳嗽两声,识趣地往旁边挪了挪,给两人让出点空间:“那个……我去占个靠窗的位置,听说今天食堂有红烧肉,去晚了就没了!”
许晓梅还没察觉这微妙的氛围,举着语法书凑到苏曼舒身边:“曼舒姐,你看我买的这本语法书,上面的例句都带翻译,比我哥给我那本旧的好用多了!”
说着还回头瞪了许成军一眼,“我哥之前还说‘旧书更有味道’,根本就是想偷懒不给我买新的!”
许成军正要反驳,苏曼舒却先笑着帮他解围:“你哥那是怕你浪费,不过这本确实好,下次我帮你划重点。”
她说着,又悄悄看了许成军一眼,眼里藏着点笑意。
许成军读懂了她的眼神,嘴角忍不住往上翘,伸手揉了揉许晓梅的头发:“行了,知道你曼舒姐疼你。快跟我们走,再磨蹭红烧肉真没了。”
四人往餐桌走时,苏曼舒故意放慢脚步,跟许成军并肩走在后面,小声说:“我跟林一民不太熟,但是每年两家有些交际,还是认识的。”
“知道了,苏老师。”
许成军也压低声音。
“不过你刚才帮我捋衣领的时候,是不是故意碰我脖子了”
这会苏曼舒却是不甘示弱,抬起头,杏眼里带着些挑衅:“是啊,那怎么了”
她本来就是个敢爱敢恨的性子,只是之前小女儿家的害羞让许成军带了不少节奏。
许成军一时语塞。
想说点骚话,但是眼下场合也不对。
“…”
苏曼舒“得意洋洋”地挥舞了下小拳头,
然后终于想起了被晾在一边的林一民:“一民,没想到你也考上复旦了,这下子林叔估计开心坏了。”
林一民挠着头嘿嘿笑:“你和莲子姐都考上复旦了,我也不能落后啊。”
苏曼舒从小就是他们这小圈子里别人家的孩子。
从小优秀到大,再加上年龄大了两三岁。
他看苏曼舒还是多少有点发怵。
他又看向许成军,眼里满是好奇,“对了曼舒姐,你怎么也认识成军同志”
“你问他咯”
“咱们怎么认识的大作家”
苏曼舒眼尾带着笑意,看向许成军时眼神软了几分
许成军脑子没在这还在构思着《希望的信匣子》,随口就说:“作家魅力大呗,你曼舒姐飞蛾扑火。”
“去你的吧!”苏曼舒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
林一民却是煞有其事的点点头:“成军同志长的好,又是当红作家,我要是个女的”
苏曼舒听不下去了。
“好你个林一民,刚认识许成军,就连我也敢开涮!”
“那哪能,郎才女貌嘛!”
“嘁!”到底是苏曼舒闹了个大红脸。
许晓梅却在一边听的劲劲的,拉着苏曼舒的胳膊晃了晃:“曼舒姐,我哥真有这么厉害之前他跟我说在《收获》发了小说,我还以为他吹牛皮呢!”
“是啊,以后你高考作文就可以写《我的作家哥哥许成军》”苏曼舒在一旁打趣。
“真的啊!可以这么写嘛!”
四人找了张靠窗口的桌子,许成军刚要去打饭,林一民就抢先站起来:“成军同志,我去!你跟曼舒姐、晓梅妹妹坐着,今天我请客!”
他属实是有点“折磨”。
从小风情淡雅的苏曼舒和他当前最认可的同辈作家许成军不明不白!
跑也!
许成军刚要拦着,苏曼舒却是拉着他:“让他去吧,他不差那点钱。”
等林一民端着饭菜回来,许晓梅看着餐盘里的红烧肉,突然“呀”了一声:“哥,这红烧肉做的真漂亮!”
打饭的师傅正好路过,恰巧是上回给许成军打饭的师傅,听见这话笑着接话:“肉也得跟人一样漂亮啊!”
“这位同学怎么称呼,前一阵见你还说要考复旦,现在就已经考上了,够厉害的!”大师傅笑着问许成军。
“师傅叫我许成军就好。”
周围几桌学生听见“许成军”三个字,都好奇地往这边望。
这一天,作家许成军已经在复旦入学的消息已经传开了,甚至有往其他学校蔓延的趋势。
一个戴眼镜的男生举着《诗刊》凑过来:“您就是写《看吧》的许成军我能请教下‘捞光凝成的琥珀亮’怎么想出来的吗”
许晓梅坐在一旁,看着哥哥被人围着问诗,又想起刚才林一民说“成军同志的《谷仓》正在引发全国文学界热议”。
突然凑到苏曼舒耳边小声说:“曼舒姐,原来我哥真是大作家啊!之前他跟我吹‘在上海有人找他签名’,我还不信呢!”
苏曼舒忍着笑,给许晓梅碗里夹了块红烧肉:“你哥可没吹牛,上次在绿波廊,还有女生追着他要签名呢。”
就是这味道多少带了点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