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我的时代1979! > 第123章 需要跨越这道从有到好的鸿沟

第123章 需要跨越这道从有到好的鸿沟(2/2)

目录

许成军心里松了口气,面上却没露出来,接着说第二件事:“第二,得有实打实地支持。”

“办杂志不是光靠笔杆子就行。得有个小场地吧不用大,能放几张桌子堆稿子、放印刷品就行,淞庄或者三舍附近的闲置房间都行;还有印刷,校办不是有印刷厂吗能不能协调点配额,初期不用多,一期印五百册,先在校园里传,后续要是反响好,再加印。”

这话刚落,章培横先开了口:“场地我来帮你问,中文系楼里有间储藏室,之前堆旧书的,清理清理就能用。印刷的事……”

他看向祁连山,眼里带着点“你表个态”的意思。

祁连山没犹豫:“印刷我去跟校办谈!今年学校给团委的印刷配额还剩不少,优先给你们用。不光是印杂志,你们要是想办个‘文学沙龙’,印点活动通知、作者小传,都能找我批。”

这是动真格的

许成军笑了,语气也热络起来:“有您这话,我心里就有底了。还有个小请求——别给文学杂志派‘任务’。”

“比如校里搞个文艺汇演,别让杂志非得登篇‘观后感’;或者哪个系出了个‘学习标兵’,也别强塞稿子让我们宣传。这些事有校报呢,咱们杂志就纯搞文学,学生爱看,才能办长久。”

祁连山听完,突然哈哈大笑起来,指着许成军对章培横说:“你看看!我说什么来着这小子比咱们这些老的还想得周全!校里本来还怕他年轻,扛不起这事,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

他站起身,伸手拍了拍许成军的肩膀,力道比之前重了些,满是认可:“这三条,我都答应你!校团委这边会出个书面的东西,把这些都写清楚,你拿着去招人、组编辑部,腰杆也硬气。”

“停,还有,祁老师。”

这下连章培横都看不下去了,你小子可够贪了啊

“我希望复旦能全力支持校刊成立,帮忙协调巴老为以后得创刊号题词,鼓励学校的中文系老师教授在上面发表文章,同时,让贾值芳教授、吴中杰教授担任编委会顾问。同时要允许校刊扩张,做上海高校的校刊,而不是局限于一地。”

许成军顿了顿,

“最后校刊暂时以内部资料名义出版,仅印复旦大学中文系资料室编,通过校内邮局定向邮寄至全国200余所高校,当然这是长期的景愿。”

地下刊物的形式最能发挥校内刊物的优势。

这也是北大的做法。

祁连山皱着眉头思考,他来章培横这里也代表了学校真的想做着这件事,而不是搞个摆设。

但是他没想到许成军把这个事考虑的这么细。

“问题应该不算太大,回头我继续和李校长商量。”

“巴老的话——”

祁连山笑了,“我估计要是听说社长是你的话,问题也不大。”

祁书记还是给面子。

有自主权、有支持力度。

能实现自己的想法,同时还能承担办这样的报纸的延伸的好处。

何乐而不为

许成军也跟着站起来,再次与伸手的祁连山握手:“祁书记。您放心,我肯定不会让学校失望,争取把这杂志办成复旦的‘招牌’。”

“好!我等着看!”

祁连山轻轻晃了晃手,又想起什么,“对了,编辑部的人你自己挑,要是需要团委帮着吆喝,我让文艺部出个通知,保证全复旦的文学爱好者都知道。”

“暂时不急,我先熟悉一下这些同学,再做决定。”

祁连山:“这你说了算,学校给你最大的支持和自由度,只希望能出成绩!”

——

一转眼,就到了军训的最后一天。

复旦操场的晨雾还没散透,65式军装的绿色就漫成了片。

许成军刚系好武装带,就见林一民拎着军用水壶跑过来,帽檐歪在一边,鞋跟还沾着昨晚拉练踩的泥:“成军!你快看周海波,这家伙为了不晒黑,往解放帽里塞了报纸,现在后脑勺鼓得跟戴了帽似的!”

不用周海波,你现在就活像个日伪!

许成军顺着他指的方向看,果然见周海波缩在队伍末尾,帽顶高高凸起,正被教官刘铁柱盯着:“周海波!你帽子里塞的啥掏出来!”

周海波磨磨蹭蹭掏出张《解放日报》,报纸边角还印着“农业学大寨”的标题,刘铁柱拿过来看了眼,突然笑出声:“你小子倒是会想辙!下次塞点凉席进去,直接当草帽用得了!”

周围的学生哄堂大笑,连站在队首的标兵都忍不住回头,结果被刘铁柱一眼瞪回去:“看啥看!正步踢标准了吗一会汇演要是顺拐,中午饭别想吃!”

这话刚落,林一民突然“哎哟”一声。

他昨晚练正步太猛,鞋跟磨掉了块皮,现在一使劲就硌得慌。

许成军从口袋里摸出块纱布:“贴上,别一会汇演出洋相。”

这是他这个月收的不知道的多少封书友信(情书)里面带的。

林一民刚贴好,广播喇叭就响了,播放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声音带着电流的杂音,却把气氛烘得热了起来。

各连开始整队,许成军所在的中文系连排在第三,他站在第二排。

“都精神点!”

刘铁柱扯着嗓子喊,手里的哨子吹得尖锐。

“今天汇演完就解放了,别到最后掉链子!许成军,你一会儿跟我出列,校领导要来看,你那首《北乡等你归》要是能唱,说不定能给咱连挣个流动红旗!”

许成军刚要应,就见林一民在旁边挤眉弄眼:“成军,你可得好好唱,不然刘教官得让你加练半小时正步!”

结果汇演时,出洋相的不是许成军,是林一民。

轮到中文系连踢正步,他一紧张,左腿跟右腿拧在了一起,整个人跟机器人似的往前挪,刘铁柱在旁边急得跳脚:“林一民!你顺拐了!给我停!”

林一民脸涨得通红,站在原地手足无措,许成军趁机小声提醒:“先迈左腿,喊‘一’的时候左腿使劲!”

好在后面重新走时没再出错,只是下来后,林一民捂着脸哀嚎:“完了完了,全复旦都看见我顺拐了!”

“没事,反正你出名了。”

“那有个屁用!”

“黑红也是红啊!”

“靠!”

汇演结束后是拉歌环节,各连围着操场坐成圈,刘铁柱带头喊:“中文系!来一个!”

学生们跟着起哄,许成军刚把吉他从背包里拿出来,就见李萧仪不知从哪跑过来,递给他一瓶子凉白开:“刚从食堂接的,润润嗓子。”

周围人疯狂起哄。

许成军摆摆手:“不用了。”

一旁的周海波低声和程永欣来了句:“跟这狗日的在一届,吸了我们多少桃运!干他丫的!”

程永欣摇摇头:“他自己一个能用多少剩下的还不是给我们‘运’的”

周海波眼睛亮了!

通透啊!

刘铁柱见了,笑着打趣:“许成军,你这‘后勤保障’挺到位啊!赶紧唱,别让隔壁物理系看笑话!”

许成军调着弦,刚弹了个前奏,操场另一边就传来物理系的喊声:“许成军!唱《北乡等你归》!”

声音此起彼伏,连校领导席那边都有人探头看。

他抬头扫了眼,见祁连山正跟李校长说着什么,李校长还朝他点了点头,心里顿时有了底。

歌声刚起,操场就静了下来,连风都好像慢了半拍。

刘铁柱原本还叉着腰站着,听着听着就松了手,从口袋里摸出颗水果,偷偷塞给旁边的通讯员:“给周海波送去,那小子早上喊嗓子喊哑了。”

唱到“南疆有丰碑”那句时,全场掌上雷动。

很多人是第一次听许成军唱这歌,本来还不信许成军有本事唱好歌。

这会却是不得不信了!

“许成军,太帅了!”

“成军,牛!”

这军训的收尾,比想象中更暖——

没有严苛的训斥,只有年轻人的热闹,和藏在严肃底下的温柔。

表彰环节时,中文系连果然得了流动红旗,刘铁柱把红旗交给许成军,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听你弹吉他。”

他已经写信把这首歌推荐给老领导。

相信前线的战士们会爱上这首歌。

林一民在旁边凑趣:“教官,成军以后说不得要办杂志,说不定能把你写进文章里!”

刘铁柱哈哈大笑:“写我啥写我训你,你顺拐”

许成军:“我觉得我马上就可以写。”

林一民:

夕阳西下时,晚风卷着歌声的余韵,吹过梧桐叶,也吹走了军训的疲惫。

操场的人渐渐散了,许成军抱着吉他,林一民拎着流动红旗,中文系大一班长刘晓玥正带着学生们和刘教官告别。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