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关於试验区的考虑(1/2)
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在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
郑仪那番充满激情与魄力的讲话,在与会者心中激起了层层波澜。
有人振奋,有人期待,有人观望,也有人暗自揣摩。
但无论如何,所有人都明白,明州的“郑仪时代”,已经正式开启了序幕。
会后,按照惯例,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孙振涛与明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在市委招待所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工作餐敘。
席间气氛融洽,主要是礼节性的寒暄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孙振涛代表省委,再次强调了团结和稳定的重要性,並对新班子提出了殷切期望。
餐敘结束后,孙振涛副部长一行便乘车返回省城。
送走省里的领导,市委大院里的空气似乎都轻鬆了一些,但一种无形的、更加紧张的氛围开始瀰漫——真正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郑仪和张林並肩走回市委主办公楼。
“郑书记,去我办公室坐坐喝杯茶,顺便聊聊”
张林主动邀请道,语气自然。
他知道,郑仪刚回来,千头万绪,但有些核心问题,必须儘快沟通,达成共识。
“好,正好有些事想跟你商量。”
郑仪点了点头。
两人来到张林的市长办公室。
秘书送上两杯热茶后,便识趣地退了出去,並轻轻带上了门。
办公室里只剩下郑仪和张林两人。
没有了外人,谈话的氛围变得更加直接和深入。
张林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没有绕弯子,直接切入主题:
“郑书记,您刚才在会上讲的,非常好!提振士气,指明方向!特別是关於高质量发展和探索新路子的部分,说到了点子上,也跟省委徐书记的指示精神高度契合。”
他先是肯定了郑仪的就职讲话,这是必要的姿態。
郑仪微微頷首,没有插话,等著张林的下文。
“您去学习这三个月,家里这边,按照您之前定下的调子,『稳』字当头,各项工作都在有序推进。”
张林简要匯报了一
“不过,有件事,我觉得需要儘快跟您明確下来,就是关於那个『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构想。”
郑仪的眼神专注起来。
这是他战略布局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他今天想跟张林重点谈的问题。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看书就来101看书网,?0?.超靠谱】
“政研室牵头,联合发改委、科技局等部门,前期做了大量的调研和论证工作,初步方案已经拿出来了。”
张林从办公桌上拿起一份厚厚的材料,递给郑仪。
“思路和方向,基本上是按照您之前定的调子,聚焦科技创新、民营经济、绿色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这几个重点领域。”
郑仪接过材料,没有立刻翻看,而是问道:
“推进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或者不同的意见吗”
张林沉吟了一下,说道:
“大的方向,班子內部共识度还是比较高的。大家都明白,这是明州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也是省委盯著的事情,必须办好。”
“但是……”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慎重。
“在具体操作层面,尤其是关於这个试验区到底『落在哪里』,以及『由谁来具体主导推进』这两个核心问题上,目前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需要您来拍板。”
“哦具体说说。”
郑仪身体微微前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知道,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关於选址。”
张林伸出两根手指。
“目前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应该『以点带面』,选择一个基础条件好、发展空间大、代表性强的区县作为『核心区』或者『起步区』。比如,高新区或者临川新区。理由是资源容易集中,容易快速见效,形成示范效应。”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应该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搞一个『功能区』的概念,划一片跨区域的『政策飞地』,比如囊括高新区、部分中心城区以及周边有潜力的乡镇。理由是更有利於资源整合和制度创新的系统性,避免被现有行政区划束缚。”
郑仪认真听著,没有表態。
这两种思路各有优劣,確实需要权衡。
“那关於主导权的问题呢”
郑仪更关心这个。
谁主导,往往决定了资源的倾斜方向和最终的政绩归属。
张林的神色更加严肃了一些。
“这个问题……更敏感一些。”
“政府这边,包括发改委、科技局等部门的同志,普遍认为这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发展和改革项目,理应由政府主导,成立一个高规格的管委会,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掛帅,相关职能部门具体执行。这样更符合职责分工,也更有效率。”
“但是……”
张林看了一眼郑仪,声音压低了些。
“市委那边,有些同志觉得,这个试验区涉及面广,改革力度大,政治性强,应该由市委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这样才能体现市委的高度重视,確保改革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推进。”
郑仪心中瞭然。
这其实就是党政主导权之爭的微妙体现。
虽然现在强调党政同心,但在具体工作中,由谁主导,背后牵扯的是权力格局和利益分配。
张林作为市长,自然希望政府能主导这块“大蛋糕”。
但郑仪作为市委书记,也必须考虑如何確保市委对重大战略的掌控力。
“你的看法呢”
郑仪没有急於表態,而是想先听听张林的意见。
张林似乎早有准备,坦然道:
“郑书记,我认为,无论是市委主导还是政府主导,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把这件事办好。”
“我个人倾向於,成立一个由您亲自掛帅的领导小组,负责顶层设计和重大决策。”
“同时,下设一个实体化的执行机构,比如『试验区管委会』,放在政府序列,由一位得力的市领导兼任管委会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和具体落实。”
“这样,既体现了市委的坚强领导,又能充分发挥政府的执行优势。关键是……这个管委会主任的人选,至关重要。”
张林巧妙地將矛盾焦点,从“谁主导”转移到了“谁来干”上。
郑仪点了点头。
张林这个思路,比较务实,也符合常规做法。
既维护了市委的权威,也给了政府足够的操作空间。
关键在於,那个具体操盘的“管委会主任”,必须是一个有能力、有魄力、並且值得信任的人。
“嗯,这个思路可以考虑。”
郑仪表示了初步的认可。
“领导小组的规格要高,我亲自担任组长,你来担任第一副组长,相关常委和副市长作为成员。”
他先定下了领导小组的基调。
“至於这个管委会主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