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卖爆了(1/2)
香江,轻工制造业正在发展的阶段,李嘉诚其实就是在今年依靠卖塑胶花起家的。
制造业发展,能带动很多行业的经济,应该说任何一个行业发展的极致都能带动很多行业经济。
香江经济算是从这时候开始慢慢崛起的,因为香江的经济在上升,所以车辆需求也在迅速扩大。按照历史计算,香江的汽车需求量平均每个月最少上千辆,而香江没有汽车制造企业,只能依赖进口。
这第二届广交会,江成卖汽车卖的迷茫了。第一届的时候,卖出去一百六十五辆车辆,他感觉还挺满意的。
可这第二届,画风就突然不对了。昌成汽车厂卖的汽车的确价格便宜,但对比欧美,价格也没便宜太多。
不过国内举办的广交会不征收出口税,又离香江近,运输费也便宜。
但这也不是汽车跟不要钱似得被人‘疯抢’,广交会第一天,江成这个队伍就卖了两百多辆汽车。而且还有很多意向成交的客户,他们只是在商量到底买多少辆,另外就是一个交付时间。
江成当天就打电话回昌城汽车厂了,立刻生产备货,右边为驾驶位置的汽车,现在不管什么类型的,先能生产多少是多少。
并且让外贸易部联系铁路部门,搞一条运输车辆的专线火车,汽车厂那边车子造出来凑齐了一车就立刻发货。
这次其实是香江和很多南亚地区的爱国商人在发力,如果不是食品行业的企业,他们就算爱国也不会来国内买大量的粮食和农副产品。
爱国也讲究需求,买些自己用不到的东西,那还不如直接捐给国内。而轿车和一些车辆的出现,几乎各行各业都能有点需求。
爱国商人带头发力,有些商人的目的本身就是汽车。到了现场,那叫一个干脆利落,简单试了一下车,就开始直接下订单。还有试都不试,就直接下单订的。
除了爱国商人,还有一批就是香江过来的散户和正常需求的商户。因为爱国商人的无脑采购支持,搞的有些商人也稀里糊涂的跟着抢着下订单。
江成是卖一天头大一天,轿车和皮卡汽车都没有正规的生产线,而且有很多散户想早点拿到车。
这搞的江成不得不安排倒计出售的车辆型号数量,这次他不是要玩饥饿营销,而是真的生产不出来那么多。
在外贸易部看着每天增长的订单,江成打算回汽车厂后,一个月内生产出需要出口的悍马越野车和昌江轻卡车。
然后把两个机械组装车间更换成大众汽车和昌江皮卡车的制造,至于国内的计划生产还有什么的,全部往后靠。
另外就是还要从生产托盘车,堆高车和内燃叉车的车间抽调大量人手过来。
十月二十三号,外贸易办公处。
“江总工,再多卖一些吧,国家需要外汇呀。有什么困难,可以提出来想办法解决嘛。”
“是呀,江总工,你再想想办法。”
“不是我不想卖,是这产量短时间内提升不上来呀。而且厂里的技术工人有限,就算让厂里人停机器不停,也得有那么多技术工人呀。”
面对外贸易部的领导干部,江成也是没有办法的说道。
这个年代为了解决就业岗位,本来就不提倡加班。如果两班倒或者三班倒的话,如果一个车间可以安排一百个技术工人干活,那能就安排两三百人干活了,产量也能提升的起来。
但是汽车厂那边一直在建设车间,并不存在人员充足的情况。临时实行几班倒干活也没有用,车间能容纳所有工人,最多让他们天天加班。但产量也最多能提升百分之五十不到。
“缺少技术工人?江总工,你能具体说一下缺少那些类型的技术工人嘛。”外贸易部的胡科长询问道。
江成听到这样询问,心里明白这是外贸易部要出力呀,也认真思考了起来。
汽车厂不缺组装方面的技术工人,因为组装方面已经差不多流水线化了。很多普通组装工人,现在只知道自己的负责的部位要怎么安装,但为什么这样装,没人讲解都不一定明白。
但知道要怎么装就可以了,不需要工人懂。有些工人就光打螺丝,螺丝打到什么程度符合要求他们懂,但打螺丝的细节讲究,也不需要工人明白。
比如有些底盘部位的螺栓,就要求工人拧紧后退回来一些,这是为了承受震动和拉力,但有些部位的螺丝又要求拧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