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朱联璧合 > 第一百三十九回 旷世奇情

第一百三十九回 旷世奇情(2/2)

目录

如烟又接道:“我知道你们会来找我的。既是皇子来了,我也无需隐瞒了。我是这日月宫的第十八代住持。”

“果然不出我们所料”,朱厚炜道,“为什么日月宫的历代住持,都是女人?”

如烟道:“这要从日月宫的创宫之人,祖师婆婆少帛道长说起了。”

朱厚炜问道:“少帛道长,就是这殿内供奉的徐达将军的女儿徐妙锦吧?”

如烟道:“一点都没错,祖师婆婆与太宗皇帝之间的恩怨纠葛,想必你们很感兴趣,那就听我细细道来吧。”

明朝开国元勋、魏国公徐达有四个女儿,大女儿、二女儿和三女儿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大女儿是朱棣的正妻,也就是太宗皇帝的仁孝皇后。二女儿是代王朱桂的王妃。三女儿安王朱楹的王妃。徐妙锦是徐达的小女儿,也是朱棣的小姨子。徐妙锦才貌极其出色,艳冠京华,才可傲公侯。徐达的后半生很少是在家中度过的,但每当回到了家中,往往是直接来找这位幼女,或许晚年得女的缘故,徐小姐从小就是受尽了整个大明第二家族的疼爱,名满京华。父亲徐达去世后,长兄徐辉祖对她也宠溺之至,甚至当面拒婚数次。毋庸置疑,这位小姐是明初最幸福的女子,位比公主而生活幸福胜似公主。

正因为徐妙锦锦心玉貌,所以朱棣对这个小姨子一往情深,在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皇位后,便一心要把徐妙锦迎进宫去,从此母仪天下。徐妙锦其实内心深爱着朱棣,但对他的奸诈强横、冷血暴虐难以认同。生性高傲的她更无法容忍与后宫三千佳丽共侍一夫,所以她递上一封情词哀恳的书信,婉言谢绝了朱棣的“美意”。

书信的内容便是日月殿内墙上的那段文字:不羡禁苑深宫,钟鸣鼎食,愿去荒庵小院,青磬红鱼;不学园里夭桃,邀人欣赏,愿作山中小草,独自枯荣。听墙外秋虫,人嫌凄切;睹窗前冷月,自觉清辉。盖人生境遇各殊,因之观赏异趣。

徐妙锦在拒婚的同时,也向朱棣立下重誓,终身不嫁他人,出家为尼,并自愿在他死后殉葬。徐妙锦将“妙”字的女子旁和“锦”字的金字旁去掉,表示彻底抛弃女人的身份和荣华富贵,从此成了少帛。

朱棣残暴、野心勃勃,却是对爱上的女子深情之至的皇帝,他没有勉强徐妙锦。但因为朱棣崇尚道教,所以在永乐店为徐妙锦修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道观,让她改为出家修道。并在地下修建了玄宫,同时埋藏了宝藏。徐妙锦为这座道观取名“日月宫”,在传统话语中,人们总是用月亮这个至阴之物来象征女性,用至阳之物——太阳作为男性的象征,月亮围着太阳转,月亮发出的微弱光华也是太阳的恩赐。徐妙锦立下祖训,日月宫历代住持都必须是出家的女道士,世世代代为太宗皇帝守护宝藏。

太宗皇帝在亲征漠北的途中驾崩,他早已秘密立下遗诏交由继位的长子、明仁宗朱高炽,要求在徐妙锦殉葬后,追封她为端敬皇后,将二人合葬于日月宫下的玄宫之中。京郊皇陵内的太宗皇帝墓葬,实际上是衣冠冢。明仁宗在位仅仅十个月便暴病而亡,日月宫连同宝藏的秘密,也在他死后成了一个无人可以破解的谜团。

听完如烟的述说,朱玉簟对徐妙锦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她拥有倾国倾城的美貌,显赫的家世,旷世的才情,还有一颗勇敢的心和绝不屈服的性情。她征服了当世最优秀的男人们。当最有权势的男人将他最得意珍视的东西奉献给她时,她却弃如敝屣,宁愿用悲剧来结束自己的一生。

朱厚炜意味深长的看着朱玉簟,问道:“如果你是徐妙锦,会如何选择?”

朱玉簟不假思索的说道:“我和她一样,不学园里夭桃,邀人欣赏。愿作山中小草,独自荣枯。”她轻轻叹了口气,道:“后宫中的妃嫔们,少说几百,多则上万,确切的数字恐怕谁也说不清。不管她们能得到皇上的宠幸或是拒绝临幸,绝大多数都是帝王的奴隶和仆役,自觉不自觉地充当政治斗争的工具,充当帝王享乐的玩物。因此,后宫中帝后和妃嫔们生活的基调是悲苦和辛酸的,她们的一生,恨多于爱,苦多于甜。哀多于乐,哭多于笑。与其如此,还不如青灯古佛,长参寂静,倒也落得个清静自在。”

朱厚炜也感慨道:“就是这么一位宠绝、艳绝天下的奇才女子,却可以拒绝帝王的求婚,最终选择空门。她是孤独寂寞的,很少有人可以理解那份艳丽下的绝然。然而事实上,她作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如烟的面色沉静若水,“也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太宗皇帝对祖师婆婆的感情。后来太宗皇帝最宠爱权贤妃,她是唯一一位在君王远征塞外时陪伴的妃子。权贤妃病死后太宗皇帝伤心欲绝,因怀疑她是死于中毒,太宗皇帝杀净了后宫与她接触过的三千宫女。这种做法或许血腥,但事出有因,用汉王朱高熙的话说,就是因为权娘娘七分神似祖师婆婆。”

朱玉簟又是深深太息,道:“生前不论嫁娶,死后双宿双栖,这也算是一段旷世奇情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