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低调莫声张(2/2)
赵寒露出了有点意外的目光,没有料到本该深处闺阁的王柔会对这些事情背后的内幕这么了解。但他依然没有丝毫的动摇,轻松反驳了王柔的说辞:“能因旧交而平安化解危机,正是因为李州牧平日做事广施仁义,才会在关键时刻,还有人愿意出手相帮。”
一瞬间仿佛回到了上学时的一场辩论赛上,王柔至今还记得她和对面的同学论辩到口干舌燥,直到时间结束还没能分出个胜负。
那种疲累又带了点烦躁的感觉着实不太美妙,从那以后她就再也没有参加过辩论赛了。
以免熟悉的感觉再度涌上心头,她顿时咽下了差点脱口而出的反驳。那是在赵寒说完后,就立刻出现在她脑海中的念头。
景州州牧爱惜名声又比较仁弱无能,李容以治下百姓的性命相求,当然能顺利借到粮草了。
可问题是,大大小小的诸侯经过数年的杀伐攻讨,仁弱无能的已经死的就剩下一个景州州牧了。那冯征借不到粮草只能说是运气不好,和仁不仁义又有什么关系?
当然事实已经是这样了,总归李容没有那么做。除非她有事实证据证明李容根本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仁义,把大家拉到同一个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不然她再怎么引经据典,终究还是能被再驳斥回来。
一旦不再试图劝说赵寒,王柔突然发现两人之间似乎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准确来说是,改变想法的她再去看赵寒的时候,脑海中总是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冯征去世前的那段描述。
病弱得奄奄一息的老者不甘心就此闭上双眼,口中还在不断地喃喃自语,遗憾着一生所愿没能实现,没能见一眼那海晏河清的盛世光景。
这让王柔的表情变得有些僵硬,一时不太愿意再和赵寒继续交谈。她将视线从赵寒的面容上移开,碍于礼仪又在开口的时候看了回去。
“对了,我方才见你吩咐那位衙役去取伞,可他到现在还没出来,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王柔尽量用和刚才一样自然的语气做出提醒,相扣在一起的一对食指下意识地打着圈缠绕了起来。
只是在刚绕了一圈后,就被发现了这一点的王柔给强行停住了。为了将端庄优雅的形象维持下去,她索性松开了双手,在说完这句话后,站起身来望了望雨势小了许多的天空。
赵寒见她突然转移话题,并没有多想,只是顺势接话:“应当不会,我过去看看。”
“不用了,这雨已经很小了,我直接回去就好。”王柔连忙出言阻止,且直接快走了几步踏出了有屋顶遮蔽的大堂。
担忧她感染风寒,赵寒下意识地跟上前去,正想劝上几句,可话还没出口就被王柔的行礼告别给打断了。
眼见王柔再次快步走了出去,背影迅速消失在了他的视线中,赵寒不禁站在院子里,在绵绵细雨里陷入了沉思。
迟迟不见人的周衙役这才撑着一把伞从拐角处悠哉悠哉地走了出来,在见到赵寒独自站立在雨中的身影时,立刻加快了脚步匆匆跑上前去。
“城主。”周衙役一边说话一边用伞遮挡住即将淋在赵寒身上的小雨,然后四处张望着露出了疑惑不解的表情,“那位女郎去哪儿了?”
赵寒看了一眼周衙役拿在手中的另一把伞,语气淡淡地开口:“人已经回去了。伞就放在显眼之处,你为何去了这么久?”
“我就是想着,晚点过来,能让您和那位女郎多聊一会儿。”衙役表情讪讪地回话。
“荒唐。”赵寒当即斥责了周衙役的刻意失职,“下次再犯,就罚俸处理。”
衙役见这次不用受罚,连连点头称是。接着小心翼翼地打量了一下赵寒的神情,没有发现带有怒气的迹象,他又忍不住好奇地询问:“那位女郎怎么突然走了?难道是和城主起了争执?”
“她出来了这么久,急着归家实属正常。”赵寒说着径直走出了雨伞的遮蔽范围,继续往大牢的方向走去,完全没有要和周衙役闲扯一下八卦的意思。
周衙役马上反应过来,又追了过去再次将伞撑在赵寒的头顶上方,同时口中还在絮絮叨叨个不停:“刚才您吩咐我取伞的时候,她看起来也不急啊,之前还特意一直等在这里。”
真要有什么急事,先前又哪里会那么悠闲地在这里干等?大有整一天都耗在这里也无所谓的架势。说不定就是人家女郎为了城主在大堂里一坐再坐,结果城主不仅没有意识到这番少女心思,还几次三番让人早点回家,这才把人气得伞都不撑了,直接跑出了府衙。
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推测很有道理,周衙役不禁暗自摇头。城主怎么能像对待普通百姓一样对待漂亮女郎呢?难怪长了一张俊美的容貌,可婚姻大事到现在都没个着落。
赵寒的心中自然也明白这一点,但与周衙役用恋爱脑所得出的结论不同,赵寒认为王柔待在这里只是为了对这座城池的命运有所把握。
不管是想要知道审讯结果,还是试探他对两个雄踞一方的大诸侯的看法,都只是希望能够未雨绸缪罢了。
而在她得到了需要的情报之后,当然没有必要再多做停留。她从一开始表现出来亲近友好,不过是为了更好地套话。干脆利落地寒暄道别,才王柔本身对他的态度,也是其他士族子弟对他这个出身不高之人的一贯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