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城北有大火(2/2)
既然赵寒已经收留了他们,那这次大火,赵寒想必不会坐视不理。他们耐心等府衙的安排就好,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差点阴谋论的她过了一会儿才想起来,这些百姓又不是士大夫这一类读过书籍的人,在大多数百姓的逻辑里,发生火灾等于上天降下惩罚。特别这时候还在大旱,他们会感到害怕就再正常不过了。
这也说明赵寒很受这些百姓的信赖,在他出面安抚之后,这些百姓就没有那么忧虑恐惧了。
赵寒闻言皱了下眉头。自从众人都意识到了大旱的降临,百姓就格外注意家中存水。尽管山间之水被引了过来,他们还是不敢让家中水缸有一点闲置,生怕哪天再也无法从城外取水。
若真有一场大火,只能说明火势太快太猛烈,让人来不及取水将其扑灭。
想到搭建起来的草棚大多都是一个挨着一个,赵寒不由心生忧虑。景州内多江河,多年来降雨充沛,当日搭建草棚之时,他更多是在考虑如何不让暴雨冲塌了草棚。
没想到今年突然出现干旱,气候灼热逼人,反而让这些草棚成为了城中最危险的地方。
若非王柔出言提醒,他还真会忽视了这一点,或许真的会导致城北突发大火,伤及那些百姓的性命。
看向王柔直视过来的双眼,赵寒在心中叹了一口气。她一向关怀百姓的安危,就算几次三番地劝他投奔冯征,也是因为她确实相信冯征的能力和为人。
是他不该困于私心和气闷之中,对她这般冷漠以待。
“多谢女郎特意提醒。”赵寒同时向她行了一礼。
没有意会到这里面还带了道歉的意味,王柔只以为他在为此事道谢,暗暗感慨赵寒是真的很看重百姓的安危。她不过是说了几句话,就受到了这样的礼遇。
“不必如此客气。”王柔眨了眨眼睛,浅笑着强调,“我只是在卜算之时看到了城北突然燃起大火的场景,然后告诉了城主。具体如何规避处理,都要靠城主多多操劳了。”
但是她的强调再次被赵寒选择性跳过了,只当她是注意到了这一点,才使用常规操作,假托鬼神之事将其说了出来。
既然小说里写明了是意外,要成功规避就很考验运气了。事实证明,城北的百姓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火势在高温和易燃物的助长下迅猛发展,由稻草和木头组成的草棚很快就被火舌毫不留情地吞噬。
火光在白天远没有在黑夜中显得触目惊心,唯有滚滚黑烟向远处的人昭示着,这里的情况不太妙。
而近处的人群已经在接连不断的惊叫声中,抄起手边可以用来装水的物件,朝着附近的水缸拼命奔跑,希望能尽快将这危险的火焰扑灭。
然而火势实在太猛烈了,整个草棚已经被烧得塌陷了下去,棚顶的草垛带着熊熊火焰砸落在地上。
住在这里的百姓,在火势刚起的时候,便已经连滚带爬地逃离了这片极度危险的区域。
有一个少女想要去拿靠近中央位置的包裹,手刚伸了出去,就被身旁的母亲拉住,牵着她就要往外跑。
“娘亲,我们的衣服!”少女的目光死死地盯着距离她几步之遥的包裹,里面包着几件打满了补丁但好歹没有了破洞的衣服。
她很想将它们一起带走,却被她的母亲使尽力气向外拉去。
“没听府衙里的人说吗?见到起火就赶紧往外跑!”中年妇女的眼神中尽是恐惧,生怕跑慢了一步,她和女儿就要被烧死在这里了。
几天前王柔虽然嘴上说着都交给赵寒了,下一刻又忍不住询问他打算怎么做。
赵寒的脑海中还只有一个初步的打算,既然大缸里的水都是满的,那重点就是将各个草棚之间隔离开来,避免引发火烧连营之事。
王柔则结合了学校教育排练的灾难应对措施,提出了一个新的顾虑:“对这些百姓来说,生命固然可贵,但若是在大火中失去了能够傍身的财物,几乎等同于失去了生命。可他们顾着去拿财物再逃走,又必然容易丧失逃命的机会。”
“王女郎言之有理。”郭攸十分认可这个推测,“我们必须想办法引导百姓尽快逃出去。”
于是城北的各处墙上被贴上了一张告示,又有府衙中人当众阅读告示内容,给多数并不识字的百姓。
上面的大概意思是:近日火星的运行脱离了平时的轨迹,是大凶的征兆,说直白点就是最近容易起火且容易烧死人。希望各位百姓见到起火就赶紧往安全的地方跑,不要拿自己和亲人的性命去赌博。
这个内容的主要编纂者是王柔,她先是言之凿凿地说道:“我说的都是事实!”在望了一眼面无表情的赵寒和神色古怪的郭攸后,又嘟嘟囔囔地开口,“那要是不说得严重点,百姓不肯赶紧跑怎么办?”
考虑到百姓还真有可能头铁地先去取财物,赵寒只好按这个内容将告示发了下去。
果然听完告示的百姓虽然没听懂火星是个什么东西,但他们一听是要烧死人的大凶之兆,在注意到起火的时候,一个个大脑一懵,就争先恐后地往街道上跑。
生怕动作慢了点,自己就成了那个应兆的倒霉鬼。
同样怀着这种想法的中年妇女,目光死死地盯着外面的街道,满脑子只剩下她得和女儿一起,快点逃出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