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预见他人命(1/2)
继续商议起了今天的重点议题,赵寒下达着命令:“这次的失败确实让人防不胜防,必须加紧对城墙处的巡逻,不能再让内应得逞。”
“是。”周衙役顿时应声,又摸了摸后脑勺,继续一脸茫然地问道,“可我们该怎么抓获张宁?”
赵寒正要回答,留心到王柔突然闪亮了一下的眼神,便随之停顿了片刻。
果然王柔双手在空中击了击掌,神情中尽是跃跃欲试的兴奋:“我倒是想到了一个主意,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成。”
“王女郎只要预言一下,就可以知道能不能成了。”周衙役还以为她是兴奋得忘记了这一点,忙不迭地出言提醒。
王柔转过头去,眨了眨眼睛,嘴角上扬笑得十分温婉和善:“只要我直接参与进来,我就预言不了最后的结果了。”反正张宁肯定会被剿灭,至于是不是这个计策起效了,她哪里知道?
“这样啊。”周衙役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我还以为这个不算和你有关。”
王柔确实说过唯独预见不了她自己的命运,可这不是在预见张宁的命运吗?他还以为这个可以算出来。没想到王柔的意思是,只要和她的行为产生直接关系的事情都无法预言。
说得她都没有那么神通广大了。王柔顿时转了回去,继续望向赵寒阐述她的计策:“我们可以再来一次请君入瓮。”
既然大家都拿张宁没有办法了,那张宁本人肯定也是这么想的。这次的对决,无论如何,都是赵寒的又一次失败。
那么赵寒干脆承认这次失败,称赞张宁的料事如神和勇武过人,再假称州牧知道了这个结果后,有意招安张宁在景州任职。
张宁这么费尽心思地想要攻下这座城池,不就是想要洗白自己,成为官府认可授命的官员吗?现在景州州牧给他递出了这跟橄榄枝,他不需要再劳心劳力拼死拼活地战斗,就可以获得他想要的东西,那他何乐而不为呢?
就像是赵寒这次没有奈何得了他一样,难道他会有十分的把握可以攻下城池?
至于和他勾结的内应,自然就成为了张宁新的投名状。只要张宁说出内应的身份,让州牧处理了这些吃里扒外的家伙,州牧就会自然而然地封赏张宁。
反正又不是什么生死之交的战友,能卖这么一个好价钱,张宁可没有拒绝的理由。
只要让其它城池的士兵就此返回,或者能避开张宁的耳目,再趁着夜色悄悄绕回来,留住一部分兵力就更好了。
以此来获取张宁对化干戈为玉帛的信任,再借着面谈的机会,偷偷埋伏好人手,趁机把张宁给拿下。
听完这个计划,赵寒的目光变得柔和了一点。这些想法刚才就盘旋在他的脑海之中,和王柔所讲述的只差了一点。他开口补充了一句,语气中带了一丝淡淡的笑意:“未免张宁过于戒备,地点最好选在城外的熙亭。”
若是直接在城里宴请张宁,张宁必然会心生顾虑,不一定会真的前来赴约。将地点定在位于溪水旁的那座亭台里,张宁有了可以全身而退的自信和底气,才会考虑亲自前来,试探他的说辞究竟是真是假。
而一旦张宁出现在那里,他也有将其抓获的自信和底气,绝不会再让张宁肆意横行,伤害百姓。
“正是!”王柔双手握拳很是开心地说道,“不能让那个狡猾的家伙有所察觉。”她觉得张宁被剿灭一定是因为这个计策了。张宁为人既狡猾多虑,又有自大狂妄的一面。地点定在城外,纵然他依然心有疑虑,也会心生过来一探的胆气。
特别赵寒在书信中那么夸他,他定然会觉得要是不来,会有损他的威名。就算赵寒是在设下计策引他过去,难道他还能反制不住赵寒这个只会端坐在府衙中的城主?
这么一琢磨张宁的心思,王柔越发认为这个计策十分靠谱。她转了转眼珠,忽然意识到说不定赵寒刚才那一副有了打算的样子,就是因为赵寒已经在心中思考出了这个计策。
所以才会在她刚讲述完计划后,还没有细细思量,就立刻做出了补充。
内心喜悦的因子不知为何跳动得越发欢快起来,王柔直接问了出来:“莫非城主方才也想到了这个主意?”
她的眼睛一眨一眨的,灵活欢乐的情绪在其间舞动着,显得越发明亮动人。
视线在空中交汇,赵寒的指尖微动,仿佛回到了亲自将王柔送回家的那一天,回到了那段他珍藏在内心的记忆里。
心间也变得柔软起来,他的反应停滞了一瞬,而后立刻移开了视线,强行将自己的思绪从那片回忆中拉扯出来。
他看了看正在等待他回答并且对他的异常一无所觉的周衙役,又望了下大约看出了什么神情中流露出些许复杂的郭攸,不断地在心中提醒自己,现在是应当全神贯注处理剿匪之事的时候。
等到剿匪的计划顺利落幕,那时候,他也不应该再去想这些事情。
快速压下那些复杂的情绪,赵寒整理好自己的心情,重新看向了仍然言笑晏晏的王柔。他用尽量和往常一样平淡的语气回答:“不错,方才在回府衙的路上,我大概有了些想法。”
感受到了赵寒的眼神回避,王柔有些不明所以地眨了眨眼睛。难道是她的目光太热切了,把赵寒给盯得不自在了?
审视了一下她刚才的表现,王柔不得不承认,她刚刚确实是过于开心了。
她又将双手背在身后,在心里默默嘀咕了起来。还不是因为两人默契地想到一处去了,她才会这么开心吗?
这个念头一出,下一刻她就愣在了原地。就算她跟赵寒之间存在默契,她为什么要这么高兴?又不能说明他们两个就此心心相映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