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心怀天下人(1/2)
这个理由确实很有说服力,毕竟赵寒长得确实很英俊,是城中妥妥的城草。王柔自己都不得不承认,她会喜欢上赵寒,容貌确实是一部分的原因。
双手背在身后,两根食指互相勾来勾去的,王柔的目光也向窗台上的薄荷漂移了一下。
她很快收回了视线,表情也变得认真严肃起来,眼睛一眨不眨地凝视着李氏:“我曾心仪过容貌普通的冯征,结果就是他成为了逐鹿一方的大诸侯。如今赵寒确实容貌出众,但我绝非只看中他的长相。”
应该说她先是知道了赵寒的抱负和坚持,在种种相处中对他心生好感,才会进一步关注别的方面。
要不是赵寒选择了辅佐李容,导致了天下没能尽快一统,也造成了她的遗憾和不甘。
她定然不会被这两种心情占据了心神,定然不会忽略掉被这遗憾和不甘暂时压制住的,在内心深处对赵寒渐渐产生的恋慕之情。
要不是这恋慕之情越来越深厚,越来越多地露出端倪,不断去提醒着她注意到自己的心意,她险些就要将其忽视掉了。
王柔浅笑着眨了下眼睛:“他的为人和抱负,我一直看在眼里。都看了这么久了,又怎么会看错?”
就算没有小说里的详细描写,给赵寒做出十分可靠的背书。她也能判断出来,从那些点点滴滴的事件中判定出,赵寒确实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李氏沉默了起来,王柔十分看好的冯征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也提前断言过李容必然会统领南方。论及识人一事,自己这个母亲未必比王柔看得更准。
经过这么长时间和赵寒的交谈观察,要说王柔还是感情用事地看走眼了,确实可能性不大。
回想起过去那些出身低微却依然能为国为民的先贤,李氏的心中开始动摇,难道赵寒果真是没有被出身困住的其中一人吗?
“就算如此,你也不必踏上一条更加辛苦的道路。”李氏坐了回去,仍然没有出言支持女儿的打算。
士族的丰厚家财和互相之间的礼尚往来,总是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许多困难。可赵寒不同,他只能依靠自身的能力去面对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王柔如果嫁了过去,就不得不跟着赵寒一起去面对,少不得就要吃上很多不必要的苦头。明明嫁给姐姐的长子,自家女儿可以过得更加安安稳稳省心省力。哪里有放着安生的日子不过,非要去尝一尝人间疾苦的道理?
“我觉得,我不会很辛苦的。”王柔上前一步,双手在空中击了一掌,语气轻松而笃定地说道,“我遇到过一个算命的,说赵寒有王侯之相。那我以后就是王侯之妻了,哪里会有什么辛苦日子?”
以上内容小说里根本提都没提过,只是讲赵寒本就受到了李容的重用,在立下大功之后更是被封为大都督,可以说是大权在握。
但并没有提上一句封王封侯的事情,估计作者不知道要封一个什么王或者什么侯,才能听上去很有文采吧?
又或者是李容觉得大都督已经很大权在握了,再封王侯会养大赵寒的野心,让赵寒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
总之赵寒原本是不会成为王侯的。她之所以这么说,当然是为了让李氏安心。
既然李氏担忧她的前路会充满了艰难险阻,那她直接给赵寒预定个王侯不就行了?王侯之妻的身份,总能让她过上安稳快乐的日子吧?
然而她没有在父母面前立过身负神通的人设,现在只好推脱给别人了。
“那人为何会将赵寒的命数告诉你?”李氏一下子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那是因为,他本来要给我算命,但我觉得自己没什么好算的,就干脆让他算了一下赵寒的命数。”王柔转了转眼珠,很快就神情自然地回答。而且她已经想好了赵寒当时并不在场该怎么解释,因为算命的之前就在城中见过赵寒了。
“他看上去果真不是骗子?”李氏面色犹豫地开口。
“那位道长须发皆白却精神奕奕,说起话来亦是超然世外,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意味。”王柔毫不心虚地回答,“他说我与道法有缘,才过来免费为我算了一卦。”
对,她就是一个与道法有缘的,可以窥探天命的,有大神通在身的小仙女。
听到是免费算的卦,李氏不由相信了几分。起码可以判断出对方不是为了骗钱才接近王柔的。
王柔见状立刻趁热打铁,将那些李氏并不知道详细情况的事迹,都一一描述了出来。特别是讲到赵寒的精妙布局时,尤其加了不少赞扬的词汇。
重点就在于要让李氏相信,赵寒能有这么缜密的思考量,以后要治理一州之地甚至于要考量出治理天下万民的相应计策时,都是不成问题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