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冯征未降罪(2/2)
王柔顿时用力点了点头:“那我后天过来。”幸好她直接问了,以后过来都能找到人了。
余光注意到大街上又有几个脑袋好似不经意地朝这边望了过来,王柔这次主动提出进去府衙谈了:“我们先进去吧?你也好坐着休息一会儿。”
王柔的语气十分自然,不知道的乍一听还以为她和府衙的关系会更为亲近熟悉,让守门的守卫都不由面色古怪地看了她一眼。
果然她那天很是反常,但是她又不肯说明发生了什么事。赵寒注视着眼前这个已然恢复正常的王柔,默默点了下头。
两人并肩走进了府衙,同时王柔已然开始指出,自己特意前来的目的了。
“之前北方的决战,很多人都不看好冯征。甚至是在雍城的世家,都有暗中写信向敌方示好诚意的。”王柔有些感慨地说道,“冯征赢得了胜利之后,他们心中定然惶惶不安。”
赵寒对这种在平日里得尽好处,关键时刻却毫不犹豫当了墙头草的行为,很是看不过眼。他认为以冯征的性格,在安定了北方之后,一定会开始清算这些态度上投了敌的人。
这样一个冷酷残忍杀伐果断的诸侯,怎么会容忍这些不仅没有雪中送炭还趁机暗暗踩了自己一脚的人?
更何况抛开个人感情不说,这也是一个打压北方士族,获取更多权力和威信的机会。
后来的结果就在昨天传来了景州,他在这件事上失算了。
冯征没有借机清算这些世家,反而当着众人的面宣称,此事就此揭过,日后也不会再去追究。
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的内心无疑是十分惊讶的,这并不符合他心中对于冯征的印象。可事关重大,这类消息总不能是谣传,他也只能相信了这个结果。
如今王柔提及此事,他亦只能将这个结果如实告诉她:“冯征并未打算降罪于他们。”
她从一开始就知道会是这样,昨晚从父母那里听到了消息,今天就忍不住跑过来提醒赵寒了。王柔双手在身前相握,神情轻松地开口:“能做出这个决定,不论冯征本身是如何想的,都是一个上位者怀有仁心的表现。”
小说里写了冯征这么做的思量过程。一来是他压根就没对这些士族抱有什么期待,发生这些事都在他的意料之中,就谈不上内心有多愤怒。二来是他想要尽快整顿好兵马,抢在李容之前攻下景州。如果在这个时候大动干戈,显然不利于他再次领兵出征。
不管是从胸怀气度还是目光长远来说,冯征都是诸侯中数一数二的,这也是他能一路走到现在的重要原因。
她相信冯征可以一直这么走下去,带领着天下万民一起,走上一条安定繁荣的道路。
赵寒静默了一瞬,不得不认可这个结论:“此番他的做法确实无可指摘。”
不论是心中没有升起怒火,还是没有让怒火吞噬理智,用怀柔的方式来处理应对,都和自己脑海中的既有印象不太相符。
赵寒不由望了望北边的方向,究竟是冯征做出了改变,还是他先前确实错看了冯征?莫非真的像王柔所说,他被那次的劫掠遮蔽了双眼,一直对冯征心存偏见。
他才是那个被心中的愤怒影响至深的人?这个念头浮现在赵寒的脑海中,一经出现,就开始一点一点变得茁壮起来,牢牢地扎根在了他的意识里。
“城主对冯征的评价虽然不太准确,但我对他的看法也未必就是真相。”王柔走到大堂中间的时候站定了下来,转过身去注视着一旁的赵寒,开始了暗搓搓的拐人计划。
她嘴角上扬浅笑着提议:“不如你亲自过去见一见他?”
赵寒立刻顿住了脚步,看向了笑意满满的王柔。
天下局势越来越明朗,最终能夺取天下的只剩下冯征和李容两人,而这两人之间的那场大战,说远也不远了。
虽然景州州牧对他十分看重,但赵寒不得不承认,这位州牧没有统领天下的决断和能力。
只待景州局势有了结果,南北之间定然会有一场大战。
在那之前,他必然要去为心目中的明主效力,为了天下能有一个兼备仁德和能力的君王,为百姓带来安稳甚至是富裕的生活。
他曾经以为这个明主必然会是李容,还在因这座城池靠近北方,更可能去抵御冯征的大军而感到庆幸。
可他现在突然有些不确定这个答案了。如果冯征果真是一个将百姓生死存亡放在心中的诸侯,那他做出的那些决定,岂不是反而和初衷背道而驰?
鉴于王柔对冯征的一贯赞誉,他无法直接信任王柔的判断。现在看来,他确实需要亲自见一见冯征,亲眼观察冯征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纵然要去雍城,也要在新的城主过来接管这里以后,我才可以动身。”赵寒已经在考虑向景州州牧提交辞呈的事了。
他之前看好李容却不曾前去投奔,也是考虑到这里是对阵冯征的阵线,在这里抵挡冯征的兵力,亦是在为天下百姓做事。
如今他不能再继续留下去了,他必须尽快前往雍城,在一切都还没发生的时候,定下一条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