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天命所归矣(2/2)
而他的回答是:“可以。”
这是当然的,如果有这个机会,为什么不杀了王柔?
可就是这番话让他费去了最后一个杀了王柔的机会。那人中了王柔的计策,误以为有了杀人的良机,然后刺杀失败,也因此丢了性命。
这是他派出去的人,接到了从他口中说出的可以伺机而动的命令,所以他第三次安排的刺杀也失败了。
他还可以刻意散播流言,若是逼得王柔自尽,那她就是死于传过流言的众人之手,死于她本身的选择。可这招显然对王柔不起效果,他真的不知道怎样的流言才能将这般不在意人言的王柔逼死。
人言可畏在她这里,仿佛只是一个乐子。
这么看来,他虽然输得太过猝不及防,却也不算太冤。
“只是为了顺应天命吗?”王柔的问题再一次传入了郭攸的耳中。
只是?郭攸不由愣了一瞬,那可是上天的意志,是神明对世人的指引。他们这些人在神明的面前,就如同孱弱的蝼蚁一般。
世人怎么能够不顺应天命?他们自然应当顺应天命!
不论上天降下了怎样的指引,他都只能想方设法地遵从,直到他死亡的那一刻,才能解脱,才敢解脱。
否则一旦神明降下灾祸,世人不是会面对更加困苦更加无望的结局吗?而这会是他的罪责,是他这个明明在梦中看到了神明之意,却没有去遵从去守护的人,让那些不知缘由的无辜百姓遭受了本来不会发生的绝境。
可是王柔真的在疑惑,疑惑他竟然因为要顺应天命,而去做下这种种事情。她不惧怕人言,也不惧怕天意。
他一开始只以为王柔是个变数,所谓的预言只是她动用计谋的胡诌,她并不能真的窥探到天命。毕竟她若是知道天意所指,又怎么敢这么违背天命?
后来同样认为她在胡扯的赵寒相信了,而他也不得不相信,王柔是真的敢。
“女郎当真连上天的惩罚都不惧吗?”郭攸忍不住将埋藏在心中的那个问题说了出来,“这世间,当真没有让你忧惧的事吗?”
上天?王柔被问得也愣了一瞬。在她看来,这是一本小说里的故事,所谓的天意也就是作者本人的意愿。
虽然笔名起得奇奇怪怪的很是中二,叫什么“我是神”,王柔刚看到的时候还吐槽这个名字起得一点也不可爱,但作者显然是个和她一样的人类。
既然大家都是人类,那她为什么要害怕?而且她都已经把剧情改得完全不同了,天空还不是该下雨就下雨,该放晴就放晴?
就算作者自己也穿越进书里来了,那不就更是任由她揉来揉去了吗?
这么回答显然不太合适。王柔抬头望了望依然艳阳高照的天空,又转了转眼珠,才用不可思议的语气反问:“我可是在做好事,凭什么会受惩罚?如果真的因为行善积德,被降下落雷劈了个正着,那降雷的肯定也是个邪神,才不是大家信仰供奉的清正神灵。”
“险峰断裂,洪水泛滥,世间本就没有几个将凡人生死放在心上的神明。”郭攸听过的许多神话传说中,往往是仙人之间争执不断,在无意间也给凡人降下了不少灾祸。
可那些无辜之人的性命,没了也就没了,难道还指望那些仙人往凡间看上一眼,再为这些灾难弥补一二吗?
对这里的神话传说也做了不少了解,王柔不由静默了一瞬。这么说起来,大家确实都挺符合邪神这个定义的。
“纵然前路未知,总要博上一博,又岂能坐以待毙?”赵寒依然不认可这个做法,明明已经知道接下来还会战乱不断,自然不能放任不管。若是真的在将来遇到了什么灾难,众人齐心协力之下,情况未必会比现在更糟。
而郭攸也依然认为赵寒只是说得轻巧,人力如何能对抗神明?可事到如今,局势已经由不得他了。
没有再将这个话题接下去,郭攸恢复了平静的神情望向王柔:“三次机会已经用尽,女郎日后不需要再担心会被刺杀了。”
三次?想到自己卜算时故弄玄虚的说辞,王柔将信将疑地打量着郭攸的面容。他的脸上那常见的开朗笑容此时已经不见了踪迹,淡淡的语气又不同于赵寒给人的感觉。
那是一种空洞寂寥所带来的冷漠,而不是单纯地沉稳行事。
这让和郭攸相识多年的赵寒,也有些拿不准这句话的真实度。
总归现在郭攸已经被看管起来了,再想不动声色地做些什么也并非易事。王柔这么一想,也就不再纠结此话到底是真是假了。
这若是在以前,赵寒自然应该向景州州牧禀明此事,或者直接自行定夺,也勉强说得过去。
可赵寒已经辞去了城主之位,如今该如何处置,便需要报告给雍城中负责刑法的官员,亦或是直接上报给冯征来定夺。
赵寒注视着面无表情的郭攸,想要和昔日的好友再说上几句话,可话到嘴边,又觉得已经不需要再说什么了。
他曾以为和郭攸是志同道合的知交,可原来他们并不是同路之人。越是向前,两人就越是背道而驰。
万般思绪涌上心头,赵寒只是向郭攸作揖道别,最后说了一句珍重。
郭攸的嘴角微动,想要说点什么,却也只是沉默地回了一礼。
既然每个人都已然心意已决,那就继续走下去,走向那个未知的结局。
坚信所谓的天意根本没什么杀伤力的人,唯有神情轻松的王柔。感受到这股压抑沉凝的氛围,她不禁出言劝慰:“民心共同的祈愿,才是引导局势的关键,才是真正该被顺应的天意。其它的力量,就算再神秘莫测,终究不会被大家认可信服。”
在世人都渴望一统渴望和平的时代,和平的到来就是天命所归。
微弱的清风拂过了浅绿清新的竹叶,让它不由自主地随风飘动了起来。
郭攸依然站立在原地,尽管先前站在他面前的两人已经离开了这里。
守护天意这个沉重的使命一直积压在郭家中人的肩上,历任先辈有的欣然接受,有的无可奈何。
“等到景江之水断流的那一天,使命才能结束。”这句话是祖祖辈辈相传下来的告诫,是他们逃不开的命运。
郭攸突然想起自己的一位伯父,那位伯父在接受使命之前逃离了家中,再也没有了音讯,他的父亲才不得不肩负起了这个职责。
那位生死不知的伯父算是逃开了吧?只要他不去娶妻生子,继续这个轮回,郭家是不是也可以脱离这个命数了?
他不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但相比让景江断流,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