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否分兵之策(2/2)
届时再三路围城,李容必然插翅难逃,南方势力也没有了再起的可能。
被王柔的卜算结果反驳了想法,不知道她是今天才过来的景城,冯征一瞬间怀疑是赵寒先前和王柔提过这些事情,这才让王柔能这么的毫不犹豫。
下一刻他反应过来王柔对景州投降的笃定态度,又觉得这应该是王柔本身就能思量出来的计策。
可这么说的话,岂不是又有一个腹有韬略的人并不认可他的打算?
这自然不是冯征想要的结果,他必须让王柔有理有据地阐述一下她的心路历程,来看看分兵是不是真的不可行。
冯征皱了一下的眉头此刻已经松开,他语气平静地追问:“此字何解?”
王柔露出了有些为难的表情,轻声细语地回答:“我方才在心中卜算,却看到了州牧分兵三路之后,其中一路被杀得大败的场景。”
这下子在场之人的眼神传递得越发热烈频繁起来,甚至有一个年轻文士忍不住低声斥责了一句:“简直是妖言惑众!”
冯征再次皱了下眉头,没想到王柔会给出一个这样的答案。
她没有像赵寒一样分析城池地形,也没有像陈庆一样对双方将领的情况陈述得头头道道,更没有直接规劝他攻下南方并非一日之功,万万不可这般心急。
这样一个神灵预言式的答案,确实像极了一个妖言惑众的骗子。可想到王柔曾经在雍城说出过的那些预言,冯征无法轻易地将王柔定义成一个骗子。
更何况,她的预言方向听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
就在冯征打量着王柔轻松从容的神情之时,赵寒突然从队列里走出,向冯征行了一礼,又将王柔以前在景州时那些无比准确的预言一一说了出来。
最后赵寒同样神态坚定地开口:“王女郎绝非欺世盗名之辈。”
冯征没有听说过这些预言,他甚至不知道郭攸对王柔的杀机正是源自于此。
因为赵寒在向冯征禀告郭攸一事时,用个人原因将杀机涵盖了过去,没有将那些缘由很详细地描述出来。毕竟神鬼之事难以说清,说得多了容易横生枝节。
而郭攸在面对京兆府尹的审问时,用的词汇却是个人恩怨,不仅听起来合情合理,还正好和个人原因对上了。
冯征正在为这些话语感到心中风浪难平时,听说过一些情况的黄舒也站了出来,把知道的事情大概说了一遍。
三观受到了极大冲击的众人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他们不由看向了站在上位的冯征,想要看看他是否会选择相信。
将信将疑的冯征也难以做出决断,他的目光从众人的神情上扫过,突然大笑了一下:“我仔细思量了一下,分兵之策确实并非良计。可倘若不分兵,又该如何行事才最稳妥?”
不论王柔的卜算是真是假,他都不能直言相信,否则他就是在为王柔的话语做出背书。
如果世人都相信了王柔的卜算,那王柔所说的话便成了比他的命令更具权威的存在。一旦王柔不再将她的预言用于民生安定之上,就连他也不容易将其辖制住了。
而他今日若是口出认可之语,那就是将自己置于一个十分被动的境地。
相比于不知道会如何改变的别人,他才是最值得自己相信的那个人。他相信自己会一统天下,会励精图治,会创造出一个不输于以往的盛世,所以他必须是最具权力的那个人。
可抛却这一点不谈,通过他的理智判断,王柔的预言很可能会是真的。
无论如何,他确实不应该再坚持分兵之策了。
那他就无法否认王柔的预言,否认那个应和着他的决定的预言。
见冯征对信不信卜算结果避而不谈,一些人已经心领神会,立刻打定主意不再提及卜算的事情。
认真等待冯征反应的王柔则根本没往这个方向考虑,她一开始只顾着因赵寒的出面而暗自开心,又对黄舒也站了出来感到一丝意外。
现在听冯征说不分兵了,内心的小人儿已经在欢呼雀跃地高喊“胜利”了,哪里还有心思去想那么多。
反正她的目的始终都是劝说冯征不要分兵,如今已然达到了目的,冯征到底信不信卜算结果对她来说根本不重要。
不打算再站在这里充当吉祥物,王柔又悄咪咪地望了一眼赵寒的背影,然后抢先正在措辞的其他人一步,语气温和地开口:“我只是一个平民百姓,此等机要军情实在不该被我听到。既然约定已经完成,还望州牧允我离去。”
看到王柔这么配合,又想到她自始至终都只是在为民生考虑,冯征一瞬间对戒备于她感到了一丝歉意。可想到王柔始终端庄从容,看上去难免有些高深莫测的样子,他并不后悔做出这个决断。
冯征笑呵呵地应允了下来,好似他刚才没有主动让王柔离开,只是单纯地相信她并不会泄露这些信息,而不是在试探她的反应。
姿态优雅地向冯征行了一礼,王柔仿佛不经意地又看了一下赵寒。尽管没有看到赵寒的神情,也不能过去和他说上几句话,王柔依然心情很好地退了出去。
反正她还可以在大门口处等赵寒出来,然后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