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一朝青云成贵府(2/2)
屋里桌子上还在进行激烈的争论,三个奶奶级的人物是各种揭老底,听的梁云娘都忍不住乐了。
“四娘,你到是说句话啊”
梁云娘在家那是排在末席的人物,长期养成的习惯也让她对儿子的终身大事不敢随便做决定,就支支吾吾的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最后被逼的不行,就说了一句“我跟夏郎商量商量”,让桌上三人好一顿笑话,这说媒的事情就被打了过去,让金慧娴松了一口气,可接下来桌上的谈话内容又让金慧娴紧张了。
大意是梁笙为母跪天地告状的那个事情,太轰动了,太感人了,太招摇了,左右一句话,梁笙成了樊城最有名气的未出阁小郎,梁家住在租来的柳家小院的时候,就有不少人打探,要不是有城主府的护卫在门口站岗,怕是媒人早上门了。
如今梁家搬回来,你等着吧,媒人非得踏破门槛不可,梁云娘一脸懵逼的说“不能吧”,张平平就给她上了一课,你儿子跪地告状替你申冤,连老天都被他的孝行感动了,这样的人当自己家的孙女婿或是女婿,还不光荣,还有你儿子的长相也出色,那媒人还不一窝蜂的来。
“这…”
梁云娘还没等话出口,突然有人敲门,结果门一开,进来一帮人,个个着宫绦带花冠,竟是来宣圣旨的,梁云娘、梁笙、金慧娴和抱着孩子的夏行,加上来做客的三人都跪在地上恭听圣旨。
“奉天承运凰帝诏曰:朕自即位以来,夙兴夜寐,励精图治,秉承先帝遗志,使国荣而兵强,今天下大定,百姓安居,更有樊城梁氏云娘,恭谦贤淑,勤勉无私,献宝镜于国,惠泽万民,勘为典范,朕甚感欣慰,特赐梁氏云娘食邑一县,封正六品谦和县主,世袭三代,其子梁笙,诚贤孝德,赐封七品安贤乡君…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随后还有第二封圣旨,里面大意就是一些赏赐,什么器具布料金银,还有一张地契,说是县主府邸,这里面给梁笙和梁云娘的赏赐是分开的,到梁笙这里给的布料和首饰是占了大份额的,金银较少。
幸亏梁笙早料到会有这么一天,提早包了红包赏钱,更是她频频指挥金慧娴,搬桌椅奉茶打赏红包,礼貌周到以至于没有让人笑话了去,梁云娘全程呆傻彷如丢了魂,一旁的张平平见状心里那个悔,这亲事她要是坚持一下兴许能定下来。
张平平三人也在恭喜之后告辞,只是张平平有点情绪不佳,那傅文昭说:“大姐,你莫不是真的想四娘的儿子当你孙女婿”。
张平平说:“有何不可,明天我就去信让孙女过来”
傅孙二人当时都没有当真,只当是寻常的打趣,没想到张平平却是说真的。
张平平颇有感慨的道:“云娘养了一个好儿子,梁家注定兴旺发达”。
梁笙今天也是真高兴,抱着妹妹转了好几个圈,还对着妹妹的小脸亲个没完,把小雨都亲哭了。
当梁家的册封终于到来之际,城主府里朱丹心一声令下,樊城的玻璃作坊也开始在严密的保护之下开始生产玻璃镜子。
朱家也派了代表登门送贺礼,然后梁家就被各种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官员豪绅送拜贴送贺礼,梁云娘见人见的做梦嘴都抽搐,家里收的礼物都堆成了山,梁笙和金慧娴也忙的不可开交。
除了送礼的还有来上赶着当仆人的当使女的,但都让梁笙撵走了,那些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不务正业的,还有就是觉得梁家好欺负来占便宜的。
梁笙也抽空去了趟城主府,把梁家的封地康县在地图上给找出来了,离的还挺远,不过是个不错的地方,梁笙很满意。
而张平平曾说的媒人却是一个也还没有上门,普通的富豪之家已经够不上梁家了,樊城的官宦之家书香门第什么的也没有什么动静,梁笙想他们八成是看不上他这个暴发户家里的土包子吧。
“什么?不想去封地”
金慧娴在整理屋子里的礼物时对梁笙说起梁云娘与夏行的交谈内容,她到不是偷听的,而是他们说话的时候,金慧娴就在屋里放东西。
“云姨说,梁家几代都是在樊城扎根,认识的人都在这里,这冷不丁要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会不习惯”
“有机会还是会回来的,一定会”梁笙这句话也不知是对谁说的。
与此同时一辆朴素的马车颤颤巍巍驶进了樊城东城门,守城的士兵在见过一面腰牌之后,也恭恭敬敬的放了行。
车内的人默默的看着热闹的街市,面容有些憔悴,眼神中从留恋到迷茫,随即又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与绝望之中,她的手紧紧的攥着拳头,浑身上下抖得厉害,借着她又闭上了眼,嘴里发出低低的闷笑声,就像一个精神分裂的疯子。
“城主,我们到了”
车帘掀开,露出一个年约三十的妇人,容貌算不上美,只是看上去有些温婉端庄,身段也不似少女般窈窕,反而有些成熟的风韵,她身材不高,皮肤有些蜡黄,衣服只穿了蓝布衣裙,头上的发饰只带了一只木簪,就像一个普通的村妇。
她下了车之后,城主府大门四开,门口闪出一道柔美倩影:
红妆黛眉桃花裙,
鬓间玉簪珍珠饰,
窈窕婀娜美人面,
彷若仙女降人间。
“大姐,你终于回来了,身体好些了吗”
“小妹”
朱丹怡看着眼前清丽倩影,那双眼睛中浮现的是前所未有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