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李家之难(1/2)
不管铅华皇女有多么不愿意,他都必须回转凤京了,而陪同铅华皇女回京的人员,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变化,最显眼的就是四个穿着墨衣披着紫纱的女子,这四个女子都统一蒙着脸,但单从气质上判断,能让人一眼看上去有种“不好惹”的感觉。
送行的队伍里,有樊城知府方丽珍樊城城主朱丹婷,朱丹心,朱丹竹,朱雀仙和樊城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
李春容则在夹道一边,混在普通群众里,一边目送自己曾经的部下,一边在心里不住的咒骂那些阴谋者,因为她们导致一国公主被废,本来废就废了,也不关李春容什么事,但最可气的是这届的科考居然取消了。
当然李春容不过郁闷了一上午,下午就高高兴兴的陪着王阳去听戏去了,中间还抽空跟朱丹心聊了两句有关自己部下跟着铅华皇女的缘由。
说到废公主,李春容调侃道:“这下李家怕是要元气大伤了”。
而朱丹心对李春容却说了实话,有关《星岚集》的事,她们是一定要弄个明白的,其实就是在对李春容说:你参不参与。
李春容说:“因着废公主的事,我这科考都耽误了,我现在除了陪着丈夫,最终要的就是回家祭祖,祭祖过后也没什么事,以咱们姐妹的关系,你若有事,我怎么能做壁上观呢,自然是帮你…”
李春容也没有把话说死,她会帮朱丹心,而且会全心全意的帮,但王阳在这里,她不会离开太远,科考不开,她有时间帮忙,但她毕竟是李家人,嫌还是要避的,如果涉及到李家人,就恕她无能为力了,科考若开,她就只能帮到此,继续她平凡的生活了。
李家是一个从太祖建国之初,就位高权重的家族,明面上在无论是在朝中,地方,还是军队都有高位者,暗地里还有发誓忠于女帝的密探组织,而李春容就属于密探。
密谈中时常有潜伏人员,那些潜伏人员其实就是半退隐状态了,大体就是像普通人一样生活了,上级也是定期联系而已,李春容就是这种状态。
李家的人可以说遍布唐国,势力庞大,李家历代也深受女帝信任,但钱谁都不嫌多,势谁都不嫌大,当一个家族拥有了一切的时候,争权夺势就在所难免,有野心的人不甘屈于人下,本就坐在高位的人,也不甘被拉下宝座,对自己有威胁的人就要打压,对自己的有利的人就要笼络,这是维持自己地位的最重要的手段。
于是李家开始分化了,一派支持景华,希望在景华登位时得到更多的利益,一派支持宣华,目的也是一样,只不过支持宣华的是李家被排挤的一群人,她们自认为怀才不遇,认为老天不公,认为她们无比优秀,认为以她们的才华才能辅助社稷江山昌盛繁荣。
李家两派争斗,也是朝中势力的分布,本来景华占有绝对的优势,但却突然发生了梁朱遇袭,铅华被刺的事件,女帝震怒之下下旨彻查,通过审讯俘虏,查验刺客物品凶器,所有的证据居然一致的指向宣华。
宣华虽然喊冤,但依旧被禁足收押,宣华一派也都慌了神,依附宣华的李家人尤其受到了冲击,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事情出现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景华的小姑子李姬,春风得意之际,在家里享乐饮酒,因为太得意忘形,居然说漏嘴一事。
她说:“到底是我弟弟有手段,早就收买了涵阳军里的人物,这嫁祸真是漂亮,就这一下,保证那个宣华死无葬身之地,哈哈哈哈,就凭这手段,,我弟早晚要扶正,当个正王,嗝,保不齐将来还能当上凤尊,父仪天下,嗝,荣华富贵指日可待呀…”
本来她在自己家说这话,谁也听不见,坏就坏在那天她召了凤京新雅阁的花郎,同席陪酒,载歌载舞,结果当晚这话就被花郎当成笑话给说出去了,那个花郎当即被抓了起来严加审讯。
结果李姬就被秘密缉拿了,同时在涵阳军内部参将的屋里找到了密通景华侧夫李源的信件,信中承诺景华登基后,给这个副将升官发财,然后这个副将就趁着涵阳军将领回家奔丧的空子,“假传圣旨”不但私卖军械,还派人以宣华的名义去刺杀铅华皇女,意图嫁祸宣华,除掉威胁自己地位的对手。
这件事的反转,就像一个八级地震突然在凤京炸裂,一瞬间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宣华皇女到御前哭诉,景华公主在府里大发雷霆,几乎要拔剑杀人,多亏有人拦住了,李源做错了事,还特别委屈,大声嚷嚷着景华平日里说要弄死宣华,他也是替她分忧呀。
倒霉的是这话无巧不巧的,被女帝派来抓李源的近侍给听见了,也就自然而然的进了女帝耳里,景华慌乱下赶紧进宫去请罪,还把一切都推在了李源身上。
李源只是一个侧夫,而且愚蠢没见识,如果只是他自己,根本不可能策划这么大的刺杀事件,景华为了自保,推了个一干二净,这就等于把一直依附她,扶持她,处处为她谋划的李家人给卖了。
景华身为一国公主,不但后院起火,手底下的人还干了这么一件抄家灭族的大事,说她不知道谁信啊,大多数人心里都认为,这件事是她默许的,否则李家哪有那么大胆子,敢用杀皇女来陷害宣华。
李源身为侧夫,自然是景华亲近之人,从他嘴里说出的话可信度非常高,这就证明景华平日里对宣华有多怨恨,想弄垮她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女帝对于景华和宣华的暗斗都知道的一清二楚,这也是她平衡朝局的策略,而宣华的确很有能力,最近她特别加封了宣华,并给她诸多赏赐,景华却因此嫉贤妒能,实在太令人失望了。
还有李家,唐国历朝都对李家十分器重,李家即使在他出犯了一些小错,女帝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没想到纵容李家的后果,竟然是让李家更加的无法无天。
李家今日可以杀皇女,构陷另一位皇女,明天就能架空景华,后天说不定就能把她这个女帝给推翻了,她们把皇家之人当成了什么,随意拨弄的棋子吗。
宣华被陷害时,依附宣华的李家人被自家人连番打击,大部分都被下狱,首要人物在被发配的路上就被各种意外事故给整死了,宣华在朝中的文官势力反而没有受到牵连,现在宣华洗脱了嫌隙,受到伤害最大的就是李家人。
而景华这边,把自己推了个一干二净,李家人等于被抛弃了,宣华先前受了那么大委屈,自然不能就这么算了,对着景华那是穷追猛打,先前你对我多狠,我就十倍还回去,你还得缩着脖子任我打,不能还手,别提多解气了。
这次事件对景华来说是个致命的爆炸点,她虽然不知情,却有不察之过,平日言辞表里不一,表面贤德,内心小人,让人厌恶,女帝认为景华德行有缺,有待观察改正,不足以胜任一国公主,经过深思熟虑,决议废除景华公主之位,降为郡王,命其闭门思过。
李家被抛弃后,极力替自己辩解,并交出了李源李姬,涵阳军副将等一系列李家人,被当即处斩的有十三人,流放二十八人,而正临多事之秋的凤京,在短短的时间内又迎来了另一波余震。
唐国境内有十八个州县共三十四人,于五日内相继来到凤京告状,吿的就是李家官员在州府的各种作威作福,强占良田,欺女霸男,乱收税,弄得百姓家破人亡惨不忍睹。
因为这些人来的太过巧合,女帝怀疑她们是被安排好这个时间来的,便亲自过问,但没想到的是,她们都是半年甚至一年以上,从各个州府来京告状的,靠着要饭和好心人施舍的钱财才来到凤京的,有些同来的同乡都死在了路上,她们能在这个时间来到凤京,纯属巧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