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刘香梅献策(2/2)
“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没有钱我们将寸步难行,但殿下听我一言,眼下殿下弱势,绝对不能做让女帝反感之事,而且不能让人抓到把柄,尤其是现在与殿下表面一体的某人,殿下做其他事也要小心谨慎,一旦出错,恐成为以后某人弹劾殿下的把柄”
刘香梅随后说道,自己并没官职,所以就算找人经商也不会有人说什么,就算陛下问起,殿下也可推说是与我私交,慷慨赠予,再有就是与她说起经商的好处,商人走四方,人多口杂,也有利于收集情报。
“朝中那些官员,都是墙头草,见本宫被废,纷纷装聋作哑不把本宫放在眼中,根本是一群废物”
“殿下息怒,这件事不及,别忘了,殿下生父还在宫内盛宠正隆,只要殿下有所作为立下大功,必然能够重新登上公主之位,而眼下,殿下要做的就是重新让那些墙头草,见识殿下的能耐,让她们害怕敬畏,让她们后悔莫及”
刘香梅向景华进言:“文官方面,殿下在朝中应该还有支持者,殿外也无需特意施压,想必她们看到殿下再起,必然回来效忠殿下,军力方面,香梅建议殿下可笼络二人”
“那两个人”
“新进武魁朱丹竹和西疆少将军张青青”
朱丹竹作为唐国史上最衰最凄惨的武魁,简直让知道事情始末的人听着落泪,闻着哀叹,本是天骄之女,万人艳羡,结果因为说错一句话,赶上了一次空前绝后的“灵鸟落宫前”事件,现在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闲置在京,抑郁非常。
“连陛下都不曾关注此人了,我去亲近,此举怕是不妥”
“不过对处于低潮的人给予关怀而已,而且朱丹竹毕竟是武魁,天资聪颖,只是时运不济,等女帝气消了,被重用是必然的”
“朱丹竹不是朱家之人吗”
“殿下这就不知了,朱丹竹并非朱家血脉,而且朱家姐妹嫉贤妒能,找了借口将朱丹竹赶出朱家了,要不然,朱丹竹一举夺取武魁以后,朱家怎么不来祝贺关心,反而对她不闻不问,冷漠至极”
刘香梅又向景华描述,其实朱丹竹在外住的是客栈,拿的是朝廷的贡银,身边除了一把剑,竟是身无长物,穷酸至极。
“再说张青青,她本身代表的是西疆数十万的将士,而且都是精锐之师,不管如何都有拉拢的价值”
对于张青青,刘香梅像景华言说,自己曾遣人接近张青青,听其酒后吐真言之话,她似乎对一位仆人情有独钟,非君不嫁,但双方身份差距太大,她很是不如意。
“如果殿外能够帮她解开心结,将那仆人迎为正夫,恩恩爱爱,她必定对殿外格外感激,而且这其中不仅还有恩情,也可接着那仆人的身份让她变成自己人”
“如何做呢”
“殿下血亲之中若是有人收那仆人为义子呢”
“哈,妙计”
“属下也打听了朱丹竹的性情和喜好,得知朱丹竹最爱名剑,属下会尽力搜罗古剑以备殿下所用”
想当初梁笙为了梁云娘能够得到爵位,想出了玻璃镜子,得到爵位之后,梁笙虽身未出樊城但,他却暗中进行了一些列准备,双季稻也好,特别的食谱也罢,都为了梁云娘能更近一层。
偷偷派人找寻的稻种,秘密的进行双季稻实验,没想到此次派上了用场,只是白白让景华占了便宜,梁笙很不爽就是了。
朱丹心也曾惊叹于双季稻的产量,对于是否将这东西交给景华,还存有疑虑,因为这双季稻交给铅华最好,明知景华是白眼狼,又为何要真枪实干的认真帮助她建立功业。
然而梁笙说服了朱丹心,只因为铅华不过是女帝为了制衡如日中天的宣华,而硬提上来的把子,论势力,论心机,铅华和景华绑在一起也不是对手,所以铅华面对的不仅是宣华景华,更有女帝。
女帝的喜好直接影响铅华的地位,此时铅华一定不能强,一定不能跟景华队里,只有她帮景华,维持景华与宣华之间的平衡,她才有价值。
“左右是造福万民,忍一时风平浪静呀”
“你这是歪理”
当初的梁笙没有告诉朱丹心,他一直以来的怀疑,更没有告诉她,她所做的这些准备另有他用,不过等到他身边所有人都明白他之意图时,他们对他又会是什么想法和态度呢。
“不管未来如何,我会一直走下去,但愿我的猜测是错的”
十月寒风刺骨疼,天上寒雾掩月星,梁笙面对久无音信的尼伯罗越发感觉不妙,梅千晚的狗,也在落雪后行动越发掣肘,雪地可以掩盖气味,雪地也可以暴露梅千晚的影踪。
为了能够引出尼伯罗,舞夜蝶甚至冒险混入凤京,但依旧一无所获,景华那边也因刘香梅一番话,明面上景华依旧是个好姐姐,暗地里则通过刘香梅组织的商会,一边赚钱一边想在铅华身边安排自己人。
最后一把火则由朱丹心来烧,刘香梅安排的人实为朱家之人,朱丹心自导自演发现景华给铅华身边安插了内线。
景华也通过铅华,“偶遇了”了一次一起出游的梁笙和付江平,当然还有暗处暗自情伤的张青青,景华顺势与张青青攀谈,张青青语气淡淡,似乎对景华不怎么感冒。
景华得了刘香梅交代,在张青青面前一定要真诚,武人都是很直接耿直的,不可以玩虚的,于是景华请了张青青喝酒,尽显好爽风范,并提到自己以前让女帝失望了。
通过这次教训,她痛定思痛,想为陛下分忧,奈何力有不逮,喝的多了,景华更提起红莲教作乱之事,说:“恨不能披挂上阵,杀敌于前”。
此举得到了张青青的附和,景华最后成功的在张青青心里留下了一个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