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噬天神帝 > 第209章 乐道三境界

第209章 乐道三境界(2/2)

目录

洪龙图听后,先是浓眉一锁,眼色露出了疑惑,但见普智不动声色,他也只好不再多问。

林大家设下的寿宴自然不会只有宴席佳肴,很快水榭堂前,就聚满了乐师奏乐,编钟磐鼓齐鸣,小桥流水之音也渐渐缭绕于廊芜之间,这乐曲是林老夫人亲传的司音坊上台演奏,妙音徐徐,自然悦耳动人。

一曲鸣动之下,席间个人也神色不同,泰北侯不识音律之妙,只懂其中之调悦耳,到更深处却全然不懂,只能点头赏乐。

其余文人,大儒墨客之辈,越懂音律的,反而像是如饮醇酒,越发沉浸其中,应节奏而点头,生怕错过每一个转调,而其中尤其以禄王和普智这两人的反应最是玄妙。

禄王是大荒朝亲王,自幼接触的都是王家的琴棋书画之教,对于音律造诣自是不必多言,这司音坊所奏音乐当然一下子他就领会到了个中精到处,眼睛似睁又闭,像是沉醉其中却又保持着难得清醒。

白玉一般宝相庄严的普智和尚,也别有一番情态,手指宛若敲木鱼一般,“笃笃”敲着桌上,完美应和着这司音坊女乐师队的节奏,却又像佛前作功,念祈不断,令人竟然分不清他是在念经还是在和奏。

至于场上表现最平常的,应该就属秦玉三人了,霍瑶仙虽懂音律,但性情早已不是以前的岳冰澜,对这也是全然无感;妹妹岳凝珂更是如同画画给瞎子看,对音律一窍不通,只能杵在那里,嘟着小嘴,不知在数哪儿的屋瓦数量。

只有秦玉一直神色静如平江水月,像是单纯地赏乐,就这样几曲终罢,他也和卢照影一样,鼓掌而赞。

当司音坊曲终退下后,鼓掌之声四起,但林老夫人却在享受赞誉之时,也不免起了一丝落寞叹道:“唉,可惜老身一生浸**乐道,也只能止于此境,空看到门扉,却无望突破,不免憾恨。”

卢照影闻言眼神略一黯淡,也只能安慰道:“乐道贵在知音,林老夫人一生精研乐理,已是许多人一生未能企及。”

林老夫人却略带落寞地摇摇头:“卢居士莫要安慰我了,我穷尽一生,却也不过止步其中一境,乐道如天,实在难以穷尽啊……”

禄王此时也道:“林大家此言过谦了,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林大家一生桃李满天下,乐道精深百般乐器尽在掌握之中,纵使彼岸无极,当世如林大家般精研乐理者,也再没第二人,大贤如此夫复何求啊,”

林老夫人也只是自伤之情一掠而过,转眼就举杯回敬了禄王一杯:“殿下实在是谬赞了,茫茫天下,横看八荒,纵观千古,大能大隐之人不知多少,说到此处,在座几位不乏乐理行家,老身临时起意,有个问题望能考校各位。”

席间众人齐声和道:“愿受大家指教。”

林老夫人便随手捻了一根玉筷,又拿了二三只酒杯,都倒了酒,只是三杯分量不同,她苍老手中拿着玉筷在三个杯上轻轻敲动,乐声清扬,依次奏响各有不同。

这是最粗浅的乐理表现,在座的人都明白。

只见林老夫人又问道:“如诸位所见,这几杯酒应击而动,所生音律自也不同,这是乐理基本,但天下丝竹鼓乐,构造不同,其实原理都不能脱此藩篱,乐道无穷,人吹箫管不管如何精研技巧依旧有所穷尽,姑且归为人境,老身要问的是,如果要超越箫管丝竹构造之所限,在这之上又起高楼,该是如何境界?”

此言一出,众人默然不语,林大家毕竟学究当世短短敲击几下,已经概括了世间音律的大致之理,要向别开生面,必然是得有非凡造诣之辈。

在场诸人都是当世大儒,于乐理更有不少造诣,但要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也一时之间陷入了苦思。

片刻后,还是禄王先开了口:“林大家所言,实已经穷尽人间乐器之极,若要在往上,就只能寻求那高高在上的世外宗门之人了,那些人运化灵气,能做到许多神奇之事,那宗门里能有乐道大师,也说不准。”

禄王搬出世外宗门之人,言下之意不言自明,宗门修行者以灵气为擅长,若以此浸**乐道,自然是要胜过俗世的许多乐手的。

然而座上卢照影没有丝毫波澜,而林老夫人在听到这个答案后,却幽幽慨叹,露出可惜之色:“殿下能想到那些世外之人,也属不易,只是殿下殊不知,那灵气之道,无非也是人身运化,纵有变化超凡,仍然不脱人籁范畴。”

禄王神色微微一凛,想不到这林大家洞见若此。

卢照影也在无人察觉处借着举杯饮酒暗自叹息,她作为修行之人,明白林老夫人说的没错,修行人的灵气虽然小到隔空取物,大到开山填海无所不能,但用于奏乐上,也还是不脱基本乐理,不过是强以灵气奏乐,增幅效果,还是不脱“人籁”范畴。

如果不以灵气为依仗,纯以乐理上的造诣而论,她并不比林老夫人高明多少,林老夫人虽然没有修行灵气,但她的眼界却没有因为灵气而受限。

这就是作为当世大学者的超凡之处。

林大家这一句话不光让禄王没了充足的口气,禄王虽精于乐理,但也确实不足以回答林大家的问题。

就在这众皆默然之机,只有一个人在此时忽而发言。

“古书有言,乐道三境,为人籁,地籁,天籁。人籁者,丝竹鼓鸣之音,而地籁,是风吹地窍,激**地穴所生鸣动之音,自然造化,鬼斧神工;到了天籁,却是天吹万物,则好比沙起雷行,风吹海立,天雷震动,铜山长鸣,一切洪声巨响,只要富于节奏,均可归之为天籁。”

这一番话娓娓直叙,却让众人齐齐都将目光又一次转向了那个人。

不用问,那依然是秦玉。

林老夫人这一次苍老眼中惊芒忽现,宛如得遇偶然乍现的雅韵绝调,嘴角都抑制不住惊喜:“这位公子,你刚刚说的,是哪部经典所言?”

秦玉泰然自若,举杯回礼道:“回林大家,此言是在下小时候流浪江湖,遇到的一位乐师所言,他吹笛吹得极妙,在下听得入神所以才记了下来,至今不忘。”

卢照影看向秦玉的眼神里也更多了几分欣慰和赏识,瞳眸里好似一团水月流波,笑意不言而喻。

玉儿这些日子不见,当真是脱胎换骨,神采上越发地出色了。

“地籁……天吹万物为天籁……”林大家反复咀嚼着这几句话,渐而凝重入神,又向秦玉问道,“小公子,你懂音律?”

“不算懂,但晚辈自思,凡事到了顶尖处,其实都无甚差别,佛家不也有言,不立文字,见性成佛,文字,乐器都是大道之具象,而非大道本身。”秦玉回答。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