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迷雾中的抉择与远方的呼唤(2/2)
他清点所剩物资:食物不多,但尚可支撑一段时日;水壶完好;药品所剩无几;父亲留下的工具和那柄长刀是重要的装备;墨给的令牌和“溯源者”的罗盘(已失效)也在;最重要的,是那些笔记、拓印和碎片。
他将必需品仔细打包,用油布严密包裹,以防雨林湿气。那柄长刀,他用粗布缠好,负在背后,触手可及。
准备妥当后,他最后巡视了一遍这处父亲留下的木屋。这里曾是他暂时的避风港,也给了他新的线索和方向。他仔细熄灭了炉火,将一切恢复原状,仿佛从未有人来过。
推开屋门,清晨湿润寒冷的空气涌入肺腑。山间晨雾缭绕,如同巨大的纱幔,笼罩着层层叠叠的翠绿山峦,一眼望不到尽头。前路,正如这迷雾一般,未知而迷茫。
他锁好屋门(虽然并无多大意义),背上行囊,深深看了一眼父母安眠的远山方向,然后毅然转身,踏上了通往东北方的崎岖小径。
摩托车已被遗弃在木屋旁,接下来的路程,需要依靠双脚去丈量。
山路难行,荆棘密布。但对于经历过沙漠戈壁和雨林险境的刘臻而言,这样的环境反而显得熟悉而亲切。他手持砍刀开路,步伐稳健,感知全开,警惕着山林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无论是野兽,还是人祸。
一路上,他不断感应着碎片的悸动和烙印的共鸣。指向始终稳定地偏向东北,并且随着深入,那种悸动感似乎在极其缓慢地增强,印证着他的方向正确。
途中,他经过了一些极其偏僻的山村。村民们看到他这个风尘仆仆、背负长刀、眼神锐利的陌生外乡人,大多露出警惕和好奇的目光。他尽量避开人群,只在必要时用少量的盐或金属小件换取一些新鲜食物和饮水,并不多言。
从一些老人的只言片语中,他偶尔能听到关于东北方向“老林子”里“不干净”、“有山鬼”、“地动频繁”的模糊传说,与“断龙台”的险恶名声隐隐吻合,更坚定了他的决心。
数日后,他深入到了真正的原始林区。参天古木遮天蔽日,藤蔓缠绕,瘴气时现。这里几乎看不到人迹,只有野兽的足迹和嚎叫。地势开始剧烈起伏,深涧峡谷随处可见。
碎片的悸动变得更加明显,甚至偶尔会传来短暂的、轻微的灼热感,仿佛在接近某种强大的能量源。
这天傍晚,他在一处悬崖下的洞穴中过夜。洞内有野兽居住过的痕迹,但似乎已废弃许久。他在洞口生起一小堆篝火,驱赶湿气和野兽,一边烤着干粮,一边再次研究父亲关于“断龙台”的笔记。
笔记中的记载比守山人的信息稍详:“断龙台,形如龙首断处,地势险绝,下有深潭,疑为古祭场。岩壁有异纹,能量流至此紊乱如涡,常伴幻听、地微震。曾有勘探队入内,三疯一死,记录残缺,疑与深层‘地脉’裂伤有关。”
风险极大。他必须万分小心。
就在他凝神思考之际,怀中的“溯源者”令牌,突然毫无征兆地微微发热,并传来一阵极其微弱、却带有特定节奏的震动!
是墨?他在尝试联系自己?
刘臻心中一紧,犹豫片刻,还是将一丝意念沉入令牌。
令牌中传来一段断断续续、略显模糊的意念信息,似乎是远距离传输导致:“刘臻,方位感知断龙台区域能量异常飙升极度危险‘它’之活性疑似增强,勿近速离......”
信息到此戛然而止,仿佛被什么力量强行干扰中断。
刘臻握着微微发烫的令牌,眉头紧锁。墨竟然能大致感知到他的方位?还发出了警告?断龙台的异动已经剧烈到能让远方的“溯源者”监测到?并且与“它”的活性增强有关?
这警告,是出于善意,还是别有用心?是想阻止他探查,还是真的危险到了极点?
前路未知的危险,与幕后若隐若现的目光,交织在一起。
他看向东北方黑暗的丛林,那里是“断龙台”的方向,也是碎片指引的方向。
沉默良久,他缓缓收起令牌,眼神重新变得坚定。
无论前方是陷阱还是真相,他都必须去看一看。
他掐灭了篝火,将灰烬掩埋,背起行囊,握住长刀,身影无声地没入更加深邃的黑暗山林之中。
远方的呼唤,与近处的警告,都无法阻止他前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