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未雨绸缪(1/2)
寨南新开辟的临时学堂。屋外风雪呼号,屋内却因挤满了人与烧得正旺的炭盆而暖意融融。
老保长王槐正拄着拐杖,在廊道慢慢踱步,看着几个班大大小小的娃娃、少年,在小板子上歪歪扭扭地描画,老脸上是掩不住的欣慰。
秦猛寻了过来,没有立刻打扰,只靠在门框边看了一会儿,直到王槐转头看见他时走了过来。
秦猛与老人到了一边,低声开口:“老爷子,眼下流民安置已毕,军寨内各项事务也算捋顺了,这内部的纠纷诉讼,您老得多费心。”
“放心,眼下寨子里还算安稳。”王槐捻着胡须,压低了声音,“流民新附,又是在军法管束下,以工代赈,目前还没生出多少是非来。
即便有些小口角,或有小矛盾,找相熟的队正、老卒说和了事,还没闹到需开堂审案的地步。”
秦猛点头,这在他的预料之中。严格的军事管理和共同的生存压力,暂时压制了许多矛盾。
“不过,”老保长话锋一转,眼中透出经验带来的忧虑,“依老头子的经验来看,真正的坎在明年开春。
一旦开荒分地,土地有肥沃有贫瘠,有靠近水源,有靠近丘陵,分起来定然有争执。
到时候,怕是要你这知寨大人亲自坐镇才压得住场子。”
“那就来抓阄!”秦猛几乎不假思索,2后世生产队分地的法子脱口而出,“等荒地全部开垦出来,就统一规划,丈量划分成标准块。
编号造册,全凭手气抓阄来决定归属,好坏天命,谁也没得怨。”
“抓阄?”王槐先是怔了一下,随即浑浊的老眼猛地一亮:“妙啊!这个办法好!公平,省事,还能绝了许多人的小心思,就这么办!”
秦猛受到肯定,思路也更活跃起来,继续补充道:“光抓阄还不够,得有些辅助法子。
比如,抓到靠近山丘薄地的,明年春耕时,堡里组织挖水渠时优先照顾他们那段。
寨中的耕牛、驮马,也可酌情优先分配使用。总之,尽量安抚为主,让民众心里平衡些。”
“对了,鲁师傅那边,我前几日去瞧过,水车的骨架已经立起来了,看进度,年前应该能做好第一批。”秦猛想起另一件事,补充说道。
“好啊!有了水车,开春引水灌溉就省力多了。”王槐脸上褶子都笑开了花,但随即又肃容道。
“猛子,明年是关键的一年,要开垦的荒地多,要抢的农时紧,人手,才是最关键的啊。”
“我明白。”秦猛颔首,声音压低,“所以,老爷子,那些还在编外人员,您得多‘忽悠’……
咳,是多劝说一下,让他们安心在咱们军寨落户。告诉他们,只要落了户,开了荒分了地,地就是他们自己的,两年内赋税全免!”
“没问题!这事儿包在老头子身上!”王槐拍着胸脯保证。
两人又低声商议了一阵明年春耕及相关细节。目光却始终没离开那些认真习字的少年身上。
这所临时开辟的学堂,根据年龄和基础,共设了六个班。
一个少青营班,一个少年队班,六十多个四到七岁的娃娃分成了三个蒙童班,还有一个成年扫盲班。
军寨给朱俊等几位秀才教官开的例钱不低,每月五贯钱,逢年过节另有补贴,也享受堡内军属待遇。
总教授朱俊已与其他秀才商量好,按各自擅长教学,分工教导孩子们识文断字,算术听写……
就连少年班内,之前还打得鼻青脸肿的小石头、秦硕、李魁三人。
此刻也暂时收起了“斗鸡眼”的架势,一个个挺直腰板,跟着台上的先生念着“张王李赵”,虽偶尔因伤龇牙咧嘴,但神情却颇为专注。
“大人,你快看,那是……”走过一间用作幼童班的铺屋时,王老保长突然拽住秦猛的胳膊,将他拉后两步,指着里面,脸上带着促狭的笑意。
秦猛侧头望去,不由也是一愣。这是三个萌童班中的一个,屋里十几个三四岁的娃娃,正是猫狗都嫌的年纪。
此刻,一个身着素净棉裙、年纪约莫二八年华的少女,正耐心地安抚着哭闹的孩童,声音温柔。
少女身段婀娜,五官精致,正是诸葛风的妹妹,诸葛瑾。
但这并非重点,重点是,李恒这小子,居然也在屋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