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可造之材(2/2)
当他听完齐逾关于《边市管理新策》的构想后,整个人都愣住了。
“殿下……这……这恐怕不合祖制啊。”户部尚书的第一反应就是反对,“自古以来,边市交易,皆是官府设定范围,由商贩自行交易,朝廷只负责收税。何曾有过……官府如此深度介入的先例?”
他觉得,又是联合管理,又是物流审计,实在是小题大做,多此一举。
齐逾也不与他争辩,只是将李知安准备的那份详尽的方案,推到了他的面前。
“张爱卿,你先看看这个。”
户部尚书疑惑地拿起方案,看了起来。
他本是带着挑剔的眼光去看的,可越看,神情就越是凝重。
方案里,不仅有宏观的构想,更有大量详实的数据分析和细节考量。
从交易品类的负面清单(严禁铁器、精盐、药材等战略物资流出),到官方指导价的浮动机制(根据市场供需,每十日调整一次),再到纠纷处理的流程……
桩桩件件,都考虑得细致入微,逻辑严密,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指摘的漏洞。
尤其是其中关于税收的部分,方案里做了一个精密的测算。
按照新策执行,朝廷从边市获得的税收,将是现在的一倍以上!
而且,由于交易的规范化,还能极大地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长远来看,利远大于弊。
户部尚书是管了一辈子钱袋子的,对数字最为敏感。
当他看到那个翻倍的税收预测时,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
“这……这是何人所做?”他抬起头,满脸震惊。
这份方案的周密和远见,完全不像是一个久居深宫的太子能想出来的。
“是太子妃。”齐逾淡淡地吐出三个字。
户部尚书再次愣住,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那个传闻中只懂医术和经商的女子,竟然有如此经天纬地之才?
“孤意已决。”齐逾不给户部尚书更多消化的时间,“此事,就由户部牵头,联合兵部和京兆府,即刻拟定章程,上奏父皇。半月之内,孤要看到第一份试行草案。”
“臣……遵旨。”户部尚书捧着那份沉甸甸的方案,躬身领命。
户部尚书领命退下后,东宫书房内一时安静下来。
齐逾将那份已经被批阅过的文稿仔细收好,仿佛那不是一份策论,而是一件稀世珍宝。
“半个月内要看到试行草案,你倒是给他施足了压力。”屏风后的李知安缓缓走出来,端起温热的茶盏,轻轻吹开浮沫。
“对付这些老臣,就得快刀斩乱麻。”齐逾走到她身边坐下,“给他们太多时间琢磨,反而会生出无数变数和借口。”
他太了解朝堂上的风气了。
任何一项新政,触动的利益链条越多,遇到的阳奉阴违和暗中掣肘就越厉害。
唯有以雷霆之势,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将生米煮成熟饭。
正说着,一名内侍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呈上一只小巧的密信铜管。
“殿下,北疆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