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被相府抛弃后,她成了太子心尖宠 > 第307章 登基大典

第307章 登基大典(1/2)

目录

文武百官身着崭新的朝服,按照品阶,分列于丹陛两侧。宗室勋贵们则占据了更靠近殿门的位置,一个个神情肃穆,眼中却藏着各自的心思。

李知安身着繁复的皇后礼服,凤冠霞帔,立于太和殿东侧的偏殿内,隔着一道珠帘,望着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

她的心跳得有些快,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一种难以言喻的亢奋。

昨夜京营的异动,被齐逾轻描淡写地压了下去。

那不过是一场试探,用一队无关紧要的死士,打着京营的旗号,试图冲撞宫门,看看禁军的反应,也看看他齐逾的应对。

结果是,那队人马在距离宫墙三百步外,就被羽林卫的强弓硬弩射成了刺猬,连一声像样的呐喊都没能发出。

齐逾用最直接,最血腥的方式,宣告了宫城的戒备等级。

此刻,他正站在太和殿的门内,同样身着冕服,十二章纹在日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他的脸色依旧带着几分病态的苍白,但身姿却挺拔如松,渊渟岳峙。

“吉时到——”

随着鸿胪寺官员一声悠长高亢的唱喏,钟鼓齐鸣,雅乐奏响。

沉重的太和殿大门,被十六名禁军合力缓缓推开。

身着明黄衮龙袍的皇帝,在两名内侍的搀扶下,出现在众人眼前。

大病初愈的他,显得有些老态龙钟,步履蹒跚。

他走到大殿中央的龙椅前,却没有坐下,而是转过身,面向殿外的文武百官。

齐逾自殿内阴影中走出,来到皇帝身后三步远的位置,停下。

广场上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皇帝的目光扫过底下的人群,那浑浊的眼珠里,透着一股众人熟悉的猜忌与审视。

他的视线在几位宗室亲王的脸上一一划过,最终,落在了跪在前排的睿王身上。

睿王的头埋得很低,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

皇帝收回目光,声音沙哑而缓慢地响起。

“朕……承继大统四十载,宵衣旰食,未敢有一日懈怠。然,天不假年,朕躬不豫。幸赖太子齐逾,仁孝聪慧,德才兼备,监国以来,勤勉政事,使得国祚安稳,社稷平宁。”

他的声音不大,但在寂静的广场上,却清晰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今,朕决意,顺天应人,传位于太子齐逾。望新君能继朕之志,爱民如子,开创我大安万世太平之基业!”

话音落下,他身旁的内侍总管立刻展开一卷明黄的诏书,高声宣读退位诏。

诏书读罢,便是大典最核心的环节——传玺。

一名老太监颤颤巍巍地捧着一个尺长的紫檀木盒,走到皇帝面前,跪下,高高举起。

皇帝亲自打开木盒,从中取出了那枚象征着天下至高皇权的传国玉玺。

玉玺由和氏璧雕琢而成,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

阳光下,玉玺通体散发着温润而威严的光泽。

齐逾撩起衣袍前襟,缓缓跪下,双手举过头顶。

这一跪,是跪天地,跪先祖,跪这万里江山,黎民百姓。

皇帝捧着玉玺,一步一步,走到齐逾面前。

他低头看着跪在自己脚下的儿子,这个他曾经最不看好,甚至一度想要废黜的儿子。

如今,却要亲手将这整个帝国,交到他的手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