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大结局(1/2)
随即,齐逾爆发出一阵朗声大笑。
他抱着儿子,站起身来,龙袍上的金龙在日光的映照下,仿佛活了过来。
他的笑声敛去,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费尔南惊愕的脸上。
“特使听见了?”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威严。
“朕的太子说得对。”
“我大安的货物,想卖去哪里,想卖什么价钱,是我大安自己的事。”
“商贸往来,本就是你情我愿。你觉得贵,可以不买。我觉得便宜,那是朕让利天下。何时轮到一个外邦使臣,在朕的朝堂之上,指手画脚?”
“至于你说的公平……”
齐逾轻抚着儿子抓在手里的那方小玉玺,唇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当你们的战舰,用炮火轰开别国港口,强买强卖的时候,可曾想过公平?”
“朕告诉你,什么是天理。”
他一字一顿,声音响彻大殿。
“货通天下,万国来朝,此乃天理!”
费尔南彻底呆住了。
他设想过无数种可能,或是大安皇帝的震怒,或是臣子的妥协,却唯独没有想过,会是这样一种近乎羞辱的、全然的漠视。
对方根本没有把他,没有把他的王国,放在同一个层面上对话。
“你……你们会后悔的!”他色厉内荏地吼道。
“是吗?”齐逾抱着儿子,重新坐回龙椅,神情悠然,“鸿胪寺卿,替朕送客。告诉这位特使,我大安的海贸司,随时欢迎所有遵守规矩的商人。至于不守规矩的……我大安的炮,比他们的船跑得快。”
这句话,正是当初林江在黑水沟海战时说过的。
如今从皇帝口中说出,分量已截然不同。
费尔南被半拖半拽地带离了太和殿,满朝文武,看着龙椅上那对父子,心中只剩下无尽的震撼与臣服。
退朝后,齐逾抱着儿子回了凤仪宫。
李知安已经等候多时,她接过被齐逾一番言论搅得兴奋不已,还在挥舞着小拳头的承安。
“陛下今天,可是把弗朗机人得罪狠了。”她笑着给儿子擦了擦脸上的口水。
“一群认不清自己位置的蛮夷罢了。”齐逾脱下龙袍,换上常服,眉宇间的锐气柔和下来,“苏迪娜的地图到了,我们该进行下一步了。”
李知安将一份刚刚整理好的卷宗递给他。
“我让万宝商行的人,接触了热那亚的死对头,威尼斯人。”
齐逾挑眉:“哦?结果如何?”
李知安的笑容里,多了一丝狡黠。
“他们对我们廉价的丝绸很感兴趣,对我们能打击他们的敌人,更感兴趣。”
她凑到齐逾耳边,轻声说了一句。
“他们问,大安的‘神威’炮,卖不卖?”
……
三年后。
京郊,官道旁的一处凉茶棚。
一名农夫因天气炎热,劳作过度,直挺挺地倒了下去,面色发白,嘴唇干裂。
周围的人顿时乱作一团,有的掐人中,有的要灌水。
“都让开!让开!”
一声清喝,几个身穿青布学子服的少年挤了进来。
为首的少年不过十五六岁,他先是摸了摸农夫的额头,又翻开他的眼皮看了看,立刻对同伴喊道:“是中暑!快,把他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领!”
几个少年配合默契,有人立刻从随身的药囊里取出一小包东西。
“藿香正气散,快,用温水化开给他灌下去!”
“没有温水!”
“笨啊!用凉茶也行!先救命要紧!”
另一个少年则飞快地跑到路边,摘了几片薄荷叶,在手里揉碎了,凑到农夫的鼻下。
他嘴里还念念有词,唱着一种奇怪的歌谣:
“小薄荷,绿油油,闻一闻,醒脑筋。中暑头晕不要怕,一片叶子解忧愁。”
歌谣的调子简单上口,周围的农人听着,都觉得新奇。
不远处的华盖马车里,李知安抱着已经五岁的齐承安,静静地看着这一幕。
齐承安指着那个唱歌的少年,好奇地问:“母后,他唱的,是您教我的那个‘呱呱’吗?”
李知安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不是,那个是金银花,这个是薄荷。他们都是民学监医学堂的学生。”
三年的时间,在齐逾毫无保留的财力支持下,依托于民学监建立的医学启蒙学堂,已经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三百余所。
李知安亲自编写的《草药歌谣》、《简易急救手册》,成了这些学堂的启蒙读物。
曾经只属于太医院和少数世家的医术,正通过这种方式,一点一滴地流向民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