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向阳之路:从东海到天山 > 第210章 导师的寄语

第210章 导师的寄语(2/2)

目录

“是啊,聊了聊以前的事。”我示意她进来,“你怎么还没下班?”

“在整理明天的会议材料。”张俪眼睛发亮,“刚才听您提到‘催化裂化’那个典故的详细,能具体讲讲吗?我们这些新人最爱听这些老故事了。”

我笑着摇摇头:“都是些陈年往事了。不过陈师傅有句话说得对,我们这行最需要的就是较真精神。”

“就像您现在要求我们的那样?”张俪俏皮地眨眨眼,“每次数据核对都要三遍起。”

“这是基本功。”我正色道,“能源行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数据错误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正说着,赵万里也闻声而来:“林所,我正好有个技术问题想请教。关于输油管线的压力监测……”

“来得正好。”我招呼他坐下,“刚才陈师傅还说起,他们那会儿全靠老师傅的经验判断压力变化,现在有智能监测系统了,但原理是相通的。”

我们三人讨论到深夜,从老旧设备到智能系统,从人工记录到大数据分析。

赵万里感慨道:“技术变了,但严谨的态度始终没变。”

第二天晨会上,我把和陈师傅的通话内容分享给大家。会议室里静悄悄的,年轻同事们都听得格外认真。

“林所。”新来的实习生小李举手问道,“陈师傅说的‘石油人的精神’,具体指什么?”

我想了想,认真回答道:“就是像石油一样,深埋地下时默默积蓄,需要时就能燃烧自己发光发热。”

“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有这种奉献精神。”

这时王亮插话:“我理解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就像林所,从生产到安全,岗位在变,责任心不变。”

会后,张俪整理了一份“师徒传承”活动方案。我们决定每月邀请一位老师傅来分享经验,让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第一个受邀的就是陈师傅。视频连线时,他看着我们年轻的技术团队,眼眶有些湿润。

“看到这么多优秀年轻人接过接力棒,我比什么都高兴。”

那天,陈师傅讲了很多老一辈石油人的故事。没有高科技设备,靠的是责任心和使命感。年轻同事们听得入神,不时发出惊叹。

“现在条件好了,但精神不能丢。”陈师傅最后说,“希望你们珍惜大好时光,为祖国能源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视频会议结束后,小李激动地找到我:“林所,我终于明白您为什么总强调细节了。原来每一代石油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是啊。”我拍拍他的肩膀,“这就是传承的意义。”

周末,我特意回了趟东海。已经退休了的陈师傅带我参观新建的智能化控制中心,骄傲地介绍着每一项技术创新。

“看,这就是你们当年抄写一百遍的催化裂化装置,现在全自动控制了。”陈师傅指着大屏幕说。

“但基本原理没变。”我接话,“就像您教我的,技术再变,责任心不变。”

临别时,陈师傅塞给我一包东海特产:“带给上海的同事们尝尝。告诉他们,东海永远是你们的家。”

回到上海,我把特产分给同事们,转达了陈师傅的问候。大家都很感动,纷纷表示要更加努力。

月底总结会上,我特意展示了东海新老厂区的对比照片。

从简陋的设备到现代化装置,变化的是技术,不变的是石油人的初心。

“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我总结道,“继承优良传统,勇担时代重任。”

会议结束后,张俪悄悄告诉我:“林所,小李他们自发组织了‘技术传承学习小组’,说要向老师傅们多学习。”

我欣慰地笑了。陈师傅的寄语,正在新一代能源人心中生根发芽。

夜深人静时,我翻开那本旧笔记本,在新的一页,郑重写下:传承是最好的致敬,担当是最好的回报。能源报国,薪火相传。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