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向阳之路:从东海到天山 > 第213章 团队带领

第213章 团队带领(2/2)

目录

送走庄总,我站在落地窗前望着浦东的灯火。

张俪探头进来:“林所,需要帮您订晚餐吗?”

“不用。”我关掉电脑,“你先下班吧。我去技术部看看,有些人怕是又要通宵。”

走廊尽头的实验室果然亮着灯。透过玻璃窗,看见李静正和赵万里头碰头地对着一堆数据图指指点点,几个年轻研究员围着他们坐成一圈。

我轻轻带上门离开。这种时候,领导者最好的支持就是信任。

走到大楼门口,保安老张笑着打招呼:“林所长又这么晚?你们项目组的小年轻刚才还让我留门呢。”

“麻烦多照应。”

忽然想起十年前在新疆戈壁滩上,巴合提别克教过我的那句话:独狼走得快,群狼走得远。

车窗外的霓虹灯流淌成河。我盘算明天的工作安排。团队磨合比预期顺利,但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第二天一早,我特意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推开技术部的门,果然看到李静趴在桌上睡着了,电脑屏幕还亮着数据模型图。

“醒醒。”我轻轻敲了敲桌子,“去休息室睡会儿,九点还要去东海厂区。”

李静迷迷糊糊抬起头,眼镜都歪了:“林所……我昨晚把算法又优化了一遍。”

我递给她一杯热豆浆:“先吃点东西。赵工呢?”

“他去接设备车了。”李静揉着眼睛站起来,“林所,我昨晚想通了。您说得对,再好的算法也要结合实际应用场景。”

我点点头:“现场勘测就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去洗把脸,准备出发。”

八点五十分,赵万里开着设备车停在楼下。李静抱着笔记本电脑钻进后座,我坐在副驾驶查看今天的勘测计划。

“老赵,今天重点测试几个关键节点的数据响应速度。”我指着计划书上的红圈,“特别是应急切换环节。”

赵万里稳稳打着方向盘:“放心,设备都调试好了。李静,待会儿你负责记录异常数据。”

车开到东海老厂区时,清晨的阳光正好洒在管道上。李静跳下车,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充满工业气息的地方。

“这就是教材里的经典案例现场?”她摸着输油管道,“比想象中更有质感。”

赵万里一边调试设备一边说:“三十年前这里还是最先进的厂区。现在虽然退役了,但基础结构很适合做测试。”

整个上午,我们三人配合默契。李静负责算法调试,赵万里监控设备运行,我统筹整体进度。中午,关键数据测试全部完成。

“成功了!”李静看着平板电脑上的数据兴奋地跳起来,“响应时间比预期快了百分之二十!”

赵万里擦着汗笑道:“年轻人手脚就是利索。当年我们搞这种测试得花两天时间。”

回程路上,李静抱着电脑不停记录着勘测心得。我透过后视镜看她专注的侧脸,想起自己刚入行时也是这样充满干劲。

傍晚回到办公室,我立即召集项目组开总结会。

“今天的实地测试证明,我们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我展示着新鲜出炉的数据报告。

“但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总部检查,标准会更高。”

财务部的老宋举手问:“林所,迎检需要增加预算吗?”

“需要。”我调出预算调整方案,“但要精打细算。重点加强薄弱环节,不该花的钱一分不浪费。”

散会后,李静留下来帮我整理材料。她犹豫着开口:“林所,我能不能负责迎检汇报的PPT制作?”

我有些意外:“你以前做过类似工作?”

“在读博时经常帮于教授做项目汇报。”她自信地说,“我知道怎么把技术内容讲得通俗易懂。”

“好。”我点头同意,“但每个页面都要先给赵工把关。技术准确性是第一位的。”

晚上加班时,张俪送来两份盒饭。“林所,庄总刚来电话,说总部检查组下周会先来个预审。”

我放下筷子:“具体哪天?”

“下周三。”张俪担忧地说,“只剩五天准备了。”

我沉思片刻,拿起内线电话:“通知项目组,明早七点开碰头会。我们要把进度再提前。”

放下电话,我看着窗外璀璨的夜景。压力确实很大,但看到团队每个人都在快速成长,这种成就感比任何荣誉都珍贵。

桌上的手机亮起,是李静发来的消息:“林所,汇报大纲已完成,请查收。赵工说技术部分没问题。”

我回复了个点赞的表情。这就是团队最理想的状态,既各展所长,又互相补位。而我很幸运,正见证着新力量的成长。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