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城市的灯火(2/2)
七点到达办公室时,张俪已经在了,眼下带着黑眼圈。“林所,这是昨晚整理的法规对比表。”
她递过平板,“欧盟新出台的深海开发安全标准比我们现行规范严格三倍。”
我快速浏览重点条款:“他们的防泄漏监测要求确实值得借鉴。但这条关于外籍工程师权限的规定……”
我指着其中的条款,“要求完全开放控制系统后台,这风险太大。”
赵婧端着咖啡进来:“我查过案例,去年东南亚有个项目就栽在这条上,核心技术参数全部泄露。”
八点整,团队准时聚在会议室。王亮调试着投影仪:“模拟结果显示,如果采用国产新型防护材料,深海设备寿命能延长五年。但成本会增加20%。”
“安全性优先。”我翻看报表,“把成本分析做成对比方案,供总部决策。”
周伟带着安全部的加密U盘匆匆赶到:“总部刚通报一起新型网络攻击案例,攻击者伪装成设备供应商,通过软件更新植入后门。”
会议室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赵婧接过话茬说道:“我们的供应商管理系统该升级了。建议增加生物识别验证环节。”
“立即整改。”我在笔记本上记下要点,“王亮负责技术方案,周伟配合安全测试。”
午休时,我接到母亲电话:“晓阳,你爸老同学的儿子从国外回来了,说是能源领域的专家,要不要见见?”
我揉着太阳穴:“妈,这周真的抽不出时间……”
“知道你忙。”母亲叹气,“但你也三十六了,总得考虑个人问题。”
挂了电话,我望着食堂窗外。
几个年轻员工正围着赵婧讨论技术问题,阳光洒在他们充满朝气的脸上。我想起自己刚入职时,也是这样充满干劲。
下午的评审会火药味十足。财务部的孙姐指着预算表:“成本超支这么多,项目还怎么推进?”
我调出安全风险模拟图:“孙姐,如果因为节省成本导致安全事故,后续损失会是现在的十倍。”
“但总部要求控制预算……”
“安全底线不能破。”我坚持道,“我们可以从优化采购流程节省开支,但不能削减核心防护投入。”
争论持续到傍晚。最终达成的方案虽然增加了预算,但完善了安全措施。
散会后,庄总发来消息:“坚持得对,安全才是最大的效益。”
华灯初上时,我站在办公室窗前。
这座城市又开始闪烁它夜晚的活力,每一盏灯背后,都有无数像我们这样的守护者在默默工作。
放下手机,我继续修改方案。深夜的办公楼很安静,只有键盘敲击声相伴。
这时张俪俪推门进来:“林所,您还没走?”
“我刚发现一个细节,欧盟新规里要求共享的数据包括海底地质样本坐标,这会不会涉及国家机密?”
我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把条款调出来我看看。确实,这个范围界定太模糊了。”
我们连夜联系了法务部的张长河,约好第二天一早开会讨论这个问题。
离开办公楼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夜班保安笑着打招呼:“林所长又加班啊,你们这深海项目可比当年新疆的管道还费神吧?”
“各有各的不容易。”我笑着回应,“但都是为了万家灯火。”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看着街道两旁明亮的路灯,突然想起在燕山分公司时处理过的一个案例。
当时有境外机构以合作研究为名,试图获取我们的油气管道分布图。
正是那样的经历,让我对数据安全格外敏感。每一个灯火通明的夜晚,都离不开能源安全的保障。
而从戈壁到深海,从陆地到海洋,守护这份光明的使命,永远都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