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科技的共鸣(1/2)
布鲁克林,一处废弃的工业区。
灰色的混凝土建筑,墙壁上布满了涂鸦,空气中弥漫着铁锈和尘土的味道。这里是纽约繁华的背面,是被遗忘的角落。
琳达·陈的“城市绿洲”实验室,就隐藏在其中一栋毫不起眼的旧仓库里。
当李悦和李然跟随着导航找到这里时,看到的是一扇锈迹斑斑的铁门。如果不是门上那个用白色油漆手写的、小小的“UrbanOasis”字样,没人会相信,这里面藏着一个关于农业未来的梦想。
李悦按下了门铃。
开门的是一个年轻的华人女孩,看起来像个学生,她看到门口站着的李悦和李然,眼神里充满了警惕和疑惑。
“你们找谁?”
“我们找琳达·陈,我们和她约好了。”李悦微笑着说。
女孩确认了预约信息后,才侧身让她们进去。
仓库内部的空间很大,但光线昏暗,到处堆放着各种设备零件和电线。与外面唯一的不同是,空气中没有铁锈味,而是一种混合着植物清香和臭氧的清新气息。
穿过杂乱的前区,一个充满未来感的世界,豁然出现在眼前。
一排排十几米高的金属货架,整齐地排列着,取代了传统农场的田埂。每一层货架上,都生长着各种郁郁葱葱的植物——草莓、薄荷、生菜、小番茄……
它们没有生长在土壤里,而是扎根于一种白色的纤维块中。
无数根细小的管道,像蜘蛛网一样遍布整个货架,定时喷洒出雾气状的营养液。
头顶上,不是太阳,而是一块块发出粉紫色光芒的LED灯板。整个空间,仿佛一个巨大的、发光的紫色森林,充满了科幻电影般的神秘和美丽。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穿着白大褂的女人,正站在一个控制台前,专注地看着屏幕上的数据流。
她就是琳达·陈。
“你们好,我是琳达。”她听到脚步声,回过头,扶了扶眼镜,简单地打了声招呼。她的声音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严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你好,陈博士,我是李悦,这是我的妹妹,李然。”李悦伸出手。
琳达·陈和她握了握手,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李然吸引。因为她看到,李然正双眼放光地盯着她的控制台,那眼神,不是好奇,而是内行的审视。
“你们的系统,是用Python写的后端框架,前端是Vue.js,数据库用的是PostgreSQL,还集成了TensorFlow的机器学习算法,用来做光谱和营养液配比的动态优化,对吗?”
李然一开口,就说出了一连串专业术语。
琳达·陈愣住了。
她这套系统的技术架构,是她最引以为傲的核心机密。她从未对任何一个投资者或外人透露得这么详细。而眼前这个看起来年纪不大的女孩,只是看了一眼屏幕,就把它分析得八九不离十。
“你……你怎么会知道?”琳达·陈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李然微微一笑:“你的代码风格很严谨,但有些模块的接口封装得不够好,如果数据请求并发量超过一万,可能会出现堵塞。另外,你们的传感器数据没有做加密冗余,很容易被外部入侵篡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