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中秋佳节(2/2)
村里人的行动力是惊人的。
在沈红星的号召下,男女老少齐上阵,一天时间,就采摘了两千五百多斤的各色山果。
看着堆在村委会院子里的累累硕果,王卫国让沈富民和沈建山继续带人在村里收购,自己则独自一人,借了村里的拖拉机,拉着烟酒和一部分山果出发了。
他没有直接去岛上,而是绕了个大圈,去了北边那个熟悉的交易点。
“老毛子”的联络人早已等候在那里。
看到王卫国带来的硬通货——高级烟酒,对方的眼睛都亮了。
这次王卫国没换别的,只要肉罐头。
三百多罐黄澄澄的肉罐头,加上那些烟酒,被他用山果做掩护,严严实实地装上了船。
之所以要亲自跑这一趟,甚至不让沈富民他们跟着,王卫国有着自己的考量。
他不是信不过这两人,而是怕他走后,万一自己要去参军,这两人手里握着这条重要的物资渠道,心思活泛起来,容易乱搞,甚至引火烧身。
有些秘密,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最安全。
等送完物资回到村里,他将换来的罐头藏好,然后大大方方地掏出五十块钱交给村长沈红星,算是收购山果的钱。
村里人见不仅帮了部队,还有钱拿,一个个干劲更足了。
夜深人静,王卫国躺在床上,听着身边妻儿均匀的呼吸声,思绪却飘向了远方。
爷爷的眼睛,年底就能康复。
那么,明年六月,他就可以毫无牵挂地去参军了。
前世,是那身军装,那片炽热的军营,将他从浑浑噩噩的泥潭中救赎出来,给了他新生。
无论重来几世,他的人生轨迹,都早已和那抹橄榄绿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他,终究是要回到部队去的。那是他的根,也是他的魂。
第二天,王卫国刚把换来的罐头分门别类藏进地窖,村里的妇女和半大孩子们又上山了。
她们的热情比山里的日头还足,一天下来,又采了两千多斤的野山楂、野梨子和山葡萄。
王卫国从中挑拣出卖相最好的五百斤,依旧用拖拉机拉着,亲自给青龟岛的张排长送了过去。
剩下的,他则直接联系了轧钢厂的李振东。
李厂长听说是拥军剩下的山果,二话不说,以厂工会的名义全收了,给厂里职工发福利。
一来一回,村集体户头上又多了五十多块钱。
趁着秋收前的一点空闲,村里的大老爷们儿也没闲着,沈红星大手一挥,组织人手给新来的知青盖房子。
知青点选在了村东头的一片空地上,青砖瓦房,四间正房带一个敞亮的院子,规格比村里大多数人家的房子都好。
这还不算,旁边顺带着就把村里的猪圈给扩建了。
没办法,猪实在有点多了。
除了开春时买的猪崽,后来母猪又下了几窝,大大小小几十头猪挤在原来的猪圈里,哼哼唧唧的,连个转身的地儿都快没了。
这天,刘家村的村干部过来串门,说是取经,其实就是来探探虚实。
当他看到沈家村那扩建后堪比小操场的新猪圈,以及里面一头头膘肥体壮、油光水滑的大肥猪时,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