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另类的合作方式(1/2)
“不合作,就不合作,弄个渔业公司,也不错。”
“那以后,我要是看上渔船,就先买下来。”
“我吃不下的,再通知你。”
江华也没有在意,既然张向东不愿意跟他合伙一起买渔船,那他就自己买。
钱留在家里,也不可能生钱,只有花出去,才能赚更多的钱。
以前不想买更多渔船,是因为渔船赚的钱和买渔船花的钱,不成比例。
买一条渔船,除去各种开销,最起码要两三年才有可能把本钱赚回来。
现在不一样,跟着张向东去了一趟舟市,又去了一趟深海,就已经赚出好几条渔船的钱了。
“行,你先给自己买。”
“我要先去订一条大点的收鲜船。”
“不然的话,等你买了渔船,我这条船,两天一趟,都不一定能把货全都拉回来。”
“有的渔获,还必须要极速冷冻才更加新鲜。”
“这条渔船,也没有这个功能。”
张向东现在已经有五条船,再加上县里船厂的一条,就是六条。
他还要再买一条收鲜船,最起码要花三四十万,暂时也没有更多钱去买大渔船。
至于二十米的小渔船,他已经有些看不上了。
就拿这一次开出去的这几条船来说,上面连个给渔民好好休息的地方都没有。
在海上飘个十天半个月,还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这要是待时间长了,船工们,肯定受不了。
“靠。”
“你要买新的收鲜船?这一条可得几十万呢,你不会真要去银行借钱吧?”
江华好奇的询问道。
“借个屁的钱,建造一条三十多米的收鲜船,最起码要十个月到一年的时间。”
“我现在去订船,只需要交百分之三十的定金。”
“撑死也就十几万,上次的沙丁鱼,加上这次的大黄鱼,基本上,就已经够了。”
“到过年这段时间,只要能有一半的时间出海,怎么不得再赚一些钱。”
“还有小杂鱼干厂,每天也能赚不少,凑一凑,等明年交船的时候,即便是还会差一些,也不会差多少。”
张向东前两天弄的沙丁鱼,除去成本,加上沙丁鱼干赚的钱,最少有十万。
这一次,又到手了六万多块钱,除去给江华的渔获钱,还能剩下小五万块钱。
加起来就是十五万,家里还有几万的存款,有这些钱,完全足够他去订一条三十五六米的大收鲜船。
只是,现在想要说服王秀兰,双胞胎姐妹,有些让他头疼。
继续先斩后奏,又不太好。
真要这么做了,肯定会让王秀兰和双胞胎姐妹,以及其他几个女人担心。
干活都会变得更加卖力。
“牛逼,你这才出海多久,都比我有钱了。”
“东叔,要不,收鲜船就带我一起吧,这样你压力也会小一些。”
“你看这样行不行,收鲜船,我跟你出一样的钱,就要四成……”
“不,三成,三成股就行。”
“而且,这条船完全由你做主,我只要分红。”
江华越听越是心惊,越听越是难以置信。
他可是专门了解过张向东的情况。
第一次找他的时候,都还只有一条十米的小破船。
这才三个来月,就赚了几十万,已经比得上人家干得好的渔业公司两三年的收入了。
而且还得是有十几条二十米以上大船的渔业公司。
有些小一些的渔业公司,只有一两条,或者两三条船的渔业公司,一年下来赚不了多少钱,出了事,还得赔钱。
县里解散的渔业公司,都是因为船工在海上出事,导致开不下去。
要么就是国营的渔业公司,给船工开工资低,人船工都不好好干,导致渔业公司不断亏损,只能把渔船卖掉。
渔民,想要赚钱,并没有那么容易。
今年下半年还好,雨水少,出海的时间也长。
往年,一个月能有半个月好天气就不错了,秋冬季节,经常是阴雨绵绵。
渔民出海的次数都有限。
有的时候,半年可能都出不了一个月的海。
这种情况下,渔业公司还要支付船工钱,要是运气差点,每一次出海,得到的渔获都不多的情况下,肯定是亏本。
张向东敢给船工这么高工资,是因为他有着别人不具备的先知先觉能力。
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快人一步。
“不用,你要想买的话,也可以自己买。”
张向东说完,又觉得江华说的方法,还是比较可行,有些不确定地问道:“你确定,你只要分红,买了船一切都是我说了算?”
“对,我只要分红,买了船,都是你说了算。”
江华肯定地点点头。
他们都是海边人,十分笃信海运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
而这些有海运的人,跟没有海运的人,完全不一样。
有海运的人,都是鱼找人,不是人找鱼。
海运差的人,哪怕是碰到鱼群,都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错过。
“那我给你说一种方案,你看看你能不能接受。”
“收鲜船还是我自己买,然后从你这里借钱。”
“借的钱,按照收鲜船的收入二成进行分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