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鱼多得装不下(1/2)
张向东从码头买好柴油,冰块,再次嘱咐了一遍船老大,开着渔船出发,前往捕捞点。
他们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准备了不少食物,都放在各个渔船上。
现在出去,倒是不用准备食物。
上一辈子,他在这边捕捞了很长一段时间,对这边的海域,也非常熟悉。
只不过,上一辈子,他是九几年才在这边捕捞,渔业资源,远远不如现在。
他这次要去的地方,距离沈家门有七八十海里。
开船过去,需要将近十个小时。
如果全都是新船的话,倒是不用这么长时间。
他这些新船马力都比较大,航速也快,可以达到十二节。
但是之前的一些老船速度却并没有这么快,而且还带着不少淡水、冰块,速度就更慢了。
最多也就八九节的速度。
出海的时候,就已经是将近四点。
到捕捞的海域,已经是中午一点,来到这一片熟悉的海域,张向东立即让所有渔船,分散开来,在这一片拖网。
舟山这一片,主要就是捕捞带鱼,剥皮鱼,以及各种虾蟹,还有鱿鱼。
随着他一声令下,大家伙立即开始分开行动。
分开一段距离后,纷纷开始安排船上的船工拖网。
他们在海上作业,江华在码头也没有闲着。
江华从各处打听收货的二道贩子和海鲜厂。
他出手大方,又会办事儿,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联系好了几个大的海鲜加工厂和几个很有实力的渔获收购商。
也从这些渔获收购商口中了解到了不少关于沈家门这边的情况。
对在这边开海鲜加工厂,也更加有信心。
只是,他这次不准备只弄鱼罐头厂。
这边的鱼罐头厂有不少,大部分都只能出口,国内的销量很一般。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鱼罐头的价格比较高。
能吃得起鱼罐头的人不多。
而且,很多人都不是很喜欢他们弄的鱼罐头。
其他海鲜加工却不一样。
特别是虾皮,干虾仁,鱿鱼这些东西,在这边特别好卖。
内陆对这些东西,也比较喜欢。
现在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很多二道贩子,订货都订不到。
甚至还要排队,主动提高价格,来抢货。
现在弄这些东西,都不需要他们主动去找客户。
除了好卖之外,他想弄虾皮,干虾仁,鱿鱼这些东西,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弄这些东西比较简单,需要的设备少。
不像鱼罐头厂,有不少设备都要提前订购。
甚至有的设备,还要用进口的机器。
把这边的情况全部打探清楚,江华直接开始谋划起弄厂子的事情,同时也在等着张向东送货回来。
心中对这一次出海,也充满了期待。
张向东选择的这片海域,渔业资源非常好。
除了大量的带鱼之外,各种之前的虾蟹、鱿鱼、剥皮鱼都不少。
一网下去,多的时候,能有上万斤渔获,少的时候也有七八千斤渔获。
哪怕是之前的老船,十几米的拖网渔船,一网都能有四五千斤货。
十几米的拖网渔船,也不敢拖网太久。
这边渔业资源好,拖网太久,机器都无法把网给弄上来。
这就导致,十几米拖网渔船和之前的老船,捕捞的效率大大降低。
捕捞的渔获数量,也跟二十六米的新船差很多。
只是捕捞了一天半,张向东就不得不带着两条二十六米的渔船,把其他船的渔获,全都收上来。
然后,由他带路,开着三条船,返回沈家门码头。
去的时候,用了将近十一个小时。
回来的时候,拉了满满三船的货,反而用的时间更少。
只用了十个小时,就到了沈家门码头。
当他们抵达沈家门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三点。
这个时候,回来的渔船并不算多,他们也没有排队多久,就靠上了码头。
张向东安排李二牛回去叫江华,又开始指挥船工开始卸货。
他这三船,都是拉得满满当当,肯定不能只让船上的船工,搬运。
这码头上有不少工人,专门负责帮忙搬货,价格也不高,一个人也就一块钱。
张向东自然不会吝啬,直接找了二十个工人帮他们搬货。
他这三条船上,都有三十多个人,也能看住这些搬运工。
在他把货搬到码头的时候,也有渔获收购商过来询问。
张向东只是笑着应付,并没有给这些渔获收购商承诺。
他还不知道江华这边是什么情况,如果江华这边已经联系好了渔获收购商,他自然是要把这些渔获卖给江华联系好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