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京城缺粮(2/2)
每天这么多张嘴,消耗的粮食是天文数字。
皇帝朱欢眉头紧锁,道:“粮食!粮食!粮食!每日说的都是粮食!”
“当初让朕坚守京城的是你们,如今说城中缺少粮食的还是你们!”
“朕要问问你们,既然早知道粮食会短缺,为何不提前准备好粮食?”
朱欢这股怨气,是对着当初一力主张他留在京城的大将军常茂等人撒的。
眼瞅着京城缺少粮食,城防摇摇欲坠,朱欢的危机感越来越强烈了。
他忽然有些后悔了,当初就该听丞相王瑾的话,直接离开京城,迁都去江南。
江南有镇江为天险,北蛮军不善水战,以镇江水师为屏护,北蛮难以南下。
他何必在这里操劳,每日心惊肉跳的?
户部尚书裘德闻言,叹了口气:“陛下,粮食不够吃,再这么熬下去恐怕京城要被破了。”
“臣有一个法子,能缓解城中缺粮的情况。”
朱欢的眼睛一亮,没想到裘德有妙计:“裘尚书,你快说!”
裘德沉吟片刻,道:“城中粮食其实不少,但因为人多消耗得多。”
“若放百姓出城‘避祸’,将其中的青壮留下家眷放走,给他们十几日的口粮让他们去南边,余下的粮食收归朝廷。”
“再将粮食用于守城的兵卒身上,那京城的防御还可撑住。”
裘德的主意引得一片哗然。
就见一人站出来,反驳裘德:“裘尚书,此言差矣!外面兵荒马乱,将百姓送出城去哪里是‘避祸’?分明在将百姓推入火坑中!”
群臣的目光齐齐望向说话那人。
中年男人白面黑须,一脸正气,身形瘦削然而精气神十足。
他,正是从天牢中放出不久,升任兵部郎官的宋濂!
裘德瞥了宋濂一眼,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宋大人,这怎么能说是将百姓推入火坑呢?”
“城中缺少粮食,这些百姓继续待下去也是饿着,不如送他们出城自谋生路。”
“顺着运河往南走,怎么也比待在京城饿死的好吧?你刚刚进入兵部,许多的事情你不懂。”
宋濂神情肃穆,道:“陛下,裘尚书所言不妥,放弃百姓就是放弃民心,民心不在,如何抵抗北蛮?”
“臣建议命东海指挥使孟淮、岭南校尉许淼,率军屯驻在北直隶长津渡。”
“这样义军可直接接手运河运输过来的物资,再将粮草送往京城。”
“只要我们能再撑住两个月,北蛮必定撤军!”
宋濂说得信誓旦旦,丞相王瑾却摇了摇头:“宋大人,哪有什么必定的事情?你有没有想过,万一两个月之后,北蛮还不撤退呢?”
“北蛮频繁袭扰从长津渡到京城的粮道,你能确保孟淮、许淼可以将粮食运送来?”
说到这里,王瑾清了清喉咙,向皇帝进言:“陛下,老臣以为裘尚书的办法可行!”
王瑾表态之后,陆续有数人站出来表态,都同意将百姓放出城去“避祸”。
就连大将军常茂也保持了缄默。
常茂清楚城内如今的情况。
虽然夺了百姓的粮食,只给十余日口粮赶出城很残酷,但要保住京城牺牲在所难免。
经过朝臣们一番商议,最后朱欢同意了裘德的建议,全城范围内放百姓出城“避祸”。
一时间,大量的百姓经过筛选,从永昌门离开京城南下,为京城减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