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胜利之日(1/2)
025年9月3日,北京。
天安门广场,东侧观礼台。
我站在观礼台上,天安门广场上是望不到尽头的人潮,红色的旗帜汇成一片流动的海洋。
阳光洒在巍峨的城楼上,也洒在我胸前这枚“北峰航空”的出席证上。
周围的喧哗声浪,在军乐团奏响第一个音符的瞬间骤然安静下来。
“来了。”站在我身旁的是我们集团的总工,何彬何总工低声说道,他今天特意换上了那身很少穿的藏蓝色中山装。
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地平线上,首先出现的是一面巨大的军旗,在领队车的引导下,护卫着鲜红的党旗、国旗、军旗,三面旗帜如同燃烧的火焰,缓缓驶来。
“敬礼!”
随着口令,所有受阅官兵的动作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步伐砸在长安街上。
“这就是我们守护的东西,孙琳。”何总工目光紧追方队,“看得见的是这钢铁洪流,看不见的是我们日日夜夜的坚守。”
我点了点头,视线投向更远处的装备方队。我知道,那里有我们北峰人的心血。
空中传来巨大的轰鸣声。由远及近,如同惊雷掠过天际。
“看!陆航的武装直升机梯队!”旁边有人激动地喊了出来。
我抬起头。湛蓝的天空下,陆航的直升机群组成巨大的“人”字形,护卫着三架悬挂巨幅标语的长机。
当飞机飞临观礼台上空时,标语上的字在阳光下清晰可见: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
我们钻研技术,打磨产品,严防死守,就是为了让“正义”和“和平”成为这片土地上每一天都能呼吸到的空气。
“我们的‘孩子’,要来了。”何总工的声音将我从思绪中拉回,他指了指长安街的尽头。
地面装备方队缓缓驶来。坦克、战车、导弹发射车……
钢铁巨兽履带滚滚,然后,我看到了它们,那是由牵引车拖载着的“利剑”。
“雷霆-5!”那是我刚入职北峰时就已服役的老型号,现在看来依旧带着威严。
紧接着是雷霆-7、雷霆-9……
每一个型号的通过,都像一页页翻过的日历,记录着北峰航空和我十四年的青春。
看着它们的弹体,眼前浮现的是江城北峰那间办公室,是密密麻麻的数据表格,是深夜加班时走廊的灯光,是陈主任的叮嘱,是赵工紧锁的眉头,是小梁的青涩,是和楚工为了数据反复核对的日子……
这一切,都浓缩在了这行进的空空导弹方阵里。
然后,是它,雷霆-10。利剑计划的结晶。当它出现时,周围响起一片惊叹。
它的外形更加凌厉,带着蓄势待发的锐气。
“好!好!”何总工忍不住连说两个好字,用力鼓着掌。
我的目光追随着雷霆-10,直到它消失。就在这时,无人机方阵来了。各式无人机如同巡游的鹰群,展现着现代战争的智能化趋势。
看着这钢铁洪流,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感涌遍全身。
我,一个普通工科院校毕业的平凡女生,一个从行政公文做起的小职员,竟然也成为了铸就这“国之盾牌”的一分子。
最初,军工的先辈们筚路蓝缕,砥砺前行。
他们隐姓埋名走入戈壁,用科技的精度和自力更生的信念,为祖国筑起坚不可摧的“国之盾牌”。
我们是如此有幸,能从他们手中接过这项使命,延续他们创造的磅礴史诗。
阅兵式在欢呼声中走向尾声。人群开始缓缓流动。
何总工长舒了一口气,转过身,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孙主任,感觉怎么样?”
“像做了一场梦。一场做了十四年,今天才看到结局的梦。”
“这可不是结局。”何总工摇了摇头,目光深远。
“‘后羿计划’的担子不是又压下来了吗?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始。咱们北峰,还得继续守望下去。”
“嗯!”
离开观礼台,走在熙攘人群中,我的思绪还沉浸在震撼与感慨中。
回到宾馆,我立即拨通了江城的电话。接电话的是高柏龙。
“主任!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了!雷霆-10方队通过时,整个车间都沸腾了!”电话那头传来他激动的声音。
“大家都辛苦了。”我说着,“这份荣耀属于北峰航空的每一个人。”
“主任,”高柏龙声音突然认真起来,“刚刚监控系统显示,有境外IP试图攻击我们的庆祝活动直播平台,已经被系统自动拦截了。”
我心里一紧:“情况严重吗?”
“只是试探性攻击,已经处置完毕。但这说明,即使在这样的日子,也有人不想让我们安稳庆祝。”
“是啊!”我感慨道,“胜利日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越是这样的时刻,我们越要提高警惕。”
挂掉电话,我站在窗前,望着长安街上渐渐散去的人流。手机收到了张涛发来的消息。
“安安在电视上看到你了!虽然只有一个镜头,但她高兴得直跳,说妈妈是保卫国家的大英雄。”
我回复:“告诉她,妈妈和很多叔叔阿姨一起,在守护着大家的平安。”
傍晚,我参加了集团组织的座谈会。
来自各条战线的代表们齐聚一堂,畅谈感受。一位来自西部基地的老工程师的话让我印象深刻。
“今天看到我们自主研发的装备驶过长安街,我想起了几十年前,我们在荒漠中靠算盘起步的岁月。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靠的是一代代军工人永不放弃的精神。”
他的话让我想起了北峰的老主任陈国强。如果他在场,一定会说:“守住初心,才能守住使命。”
晚饭后,我独自走在宾馆附近的林荫道上。
几位老人坐在长椅上聊天,内容正是今天的阅兵式。
“现在的装备真先进啊,”一位白发老人说着,“想想我们当年,能有门炮就不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