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新模式(1/2)
啥按效果付钱?”雷东宝掏掏耳朵,一脸不敢相信,“陈总,你没发烧吧?哪有这样做生意的!
"
陈凡站在小雷家村电线厂的车间里,身后是那台刚改造好的注塑机。他笑了笑:”雷厂长,咱们试试不就知道了?这台机器改造费我先垫着,下个月看产量。要是产量没提高,我一分钱不要。
"
旁边的周师傅急得直拽陈凡袖子:“陈总!这不成啊!万一......
"
"没有万一。”陈凡打断他,转头对雷东宝说,“不过咱们得说好,改造期间耽误的产量,得从提高的部分里扣。
"
雷东宝眼珠转了转,一拍大腿:”成!就冲你这句话,我信你!
"
回深圳的车上,周师傅一直黑着脸。赵红军小声嘀咕:
"凡哥,这风险也太大了......
"
"风险大,机会也大。
"陈凡望着窗外,
"现在‘威特’拼命压价,咱们要是跟着降价,迟早被拖死。不如换个玩法。
"
新模式推行的第一个月,所有人都提心吊胆。
"凡哥!小雷家村来消息了!
"赵红军举着电话跑进办公室,
"这个月产量提高了百分之十八!雷厂长说马上打款!
"
办公室里顿时一片欢呼。沈浩赶紧翻账本:
"按约定,咱们能分到增产部分的三成,这比直接卖设备赚的还多!
"
周师傅还是不太信:
"就这一个成了,其他客户呢?
"
好消息接踵而至。福建鞋厂改造后次品率降了百分之十二,河北农机厂效率提了百分之十五......到月底一算账,虽然客户数量只有以前的一半,但总利润居然还涨了。
"这是因为咱们更用心了。
"陈凡在总结会上说,
"以前卖完设备就算了,现在得持续跟进,确保效果。
"
威廉拿着报表,还是有些担心:”陈生,这种模式太占用人力了。咱们的技术员根本跑不过来。
"
正说着,马师傅带着几个协会会员来了:“陈老师,听说你们人手不够?我们协会的会员都可以帮忙!
"
陈凡一愣:
"这怎么行?不能耽误你们的工作。
"
"不耽误!
"马师傅拍着胸脯,
"咱们协会成立就是为了互相帮助。谁有项目,大家一起去,就当是交流学习!
"
这个提议一下子解决了大问题。第二天,马师傅就带着五个会员,跟着启明的技术团队去了浙江一家塑料厂。
晚上视频会议时,马师傅兴奋地汇报:“陈老师,这家厂的问题我们找到了!是他们老化的供电线路影响的!不光要改设备,还得帮他们整线路!”
陈凡心里一动:
"那咱们就一起整!需要什么材料?
"
"不用!
"马师傅笑着说,
"他们厂仓库里就有闲置的电线,我们几个老哥们捯饬捯饬就能用!
"
一周后,塑料厂传来好消息:改造后效率提升了百分之二十五!厂长激动地要给双倍报酬。
"按约定给就行。
"陈凡在电话里说,
"不过马师傅,你们这手艺可真不赖!
"
马师傅在电话那头嘿嘿笑:“陈老师,不瞒您说,我们这些老技术员,别的没有,就是经验多!
"
这件事给陈凡很大启发。他立即在协会里成立了
"专家库
",把会员们按照专长分类:有懂电的,有懂机械的,有懂自动化的......
这天,陈凡接到一个特别的任务。广东一家玩具厂要改造,但厂子太小,连改造设备的钱都拿不出来。
“陈总,我们厂就二十几个工人。“玩具厂老板搓着手,一脸为难,”听说你们按效果付费,但我们连前期材料都买不起......
"
陈凡想了想:“这样,材料我们先垫,从后期的分成里扣。但是老板,咱们得签个长期协议,至少合作三年。
"
老板激动地直鞠躬:”谢谢陈总!谢谢!
"
回去的路上,赵红军忍不住问:
"凡哥,这种小单子也接?赚不了几个钱啊。
"
"现在赚不了,以后呢?
"陈凡说,
"等这些小厂发展起来了,就是咱们的忠实客户。
"
新模式运行两个月后,效果出乎所有人意料。虽然大单子少了,但小客户多了,总利润反而稳步增长。
更让人惊喜的是,协会会员们在这个过程中技术都提高了不少。马师傅带着几个老技术员,居然自己研发出一套适合小厂子的简易自动化方案。
“陈老师,您看这个。
"马师傅得意地展示他的成果,
"用废旧材料做的机械手,成本不到一千块,效果还不错!
"
陈凡仔细看了看,连连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