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早已百毒不侵(1/2)
技术问题。张工的技术,确实在省内是首创。但它在国外,尤其是在山地国家,已经有成熟的运用案例。这是我们托人从瑞士搞到的资料。”
陈平依然没有松口。
这些,还不足以让他冒这么大的风险。
曲元明看懂了。
动之以情,失败。
晓之以理,也失败了。
陈平这样的角色,见过的悲情故事太多,听过的蓝图也太多,早已百毒不侵。
“单看红岩乡,这个项目确实像个填不满的无底洞。江安县财政吃紧,我们也没资格拖着全市下水。”
陈平有些意外。
这小子,是要放弃了?
“但是……”
曲元明话锋一转。
“如果,我们的目光不只局限在江安县,而是放在整个江州市的棋盘上呢?”
他按下了遥控器。
画面切换。
是江州市城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总体规划图。
这东西……他怎么会有?
城南示范区项目,是江州市向上争取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称号的核心抓手,也是他陈平仕途上最重要的。
项目已经规划了近三年。
省里主要领导三番五次地过问,可项目却迟迟无法落地。
对外宣传的口径是资金问题、土地指标紧张。
但只有陈平清楚,真正的死穴,是水!
示范区选址在城南一片丘陵地带,地势高。
周边没有大型河流,地下水资源也极度贫乏。
没有稳定、足量的水源,一切规划都是镜花水月。
他们不是没想过办法,从市区的自来水管网延伸过去?
成本高得吓人,还会挤占主城区的用水指标。
在当地建水库?勘探了几个地方,地质条件都不允许。
“小曲同志,你这是什么意思?”
“陈市长,据我所知,这个项目规划面积三万亩,其中核心启动区五千亩。规划中提到了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生态循环系统……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最基础的要素,水。”
“我们做过一个粗略的测算,哪怕是核心启动区,每日的基础用水量至少也需要两万立方米。这个数字,对缺水的城南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陈平没有说话。
曲元明按动遥控器。
“陈市长,您看。”
“这就是我们规划的引水管线。它从红岩乡的水源地出发,利用高落差自流,穿山越岭。”
“巧合的是,这条管线为了避开地质断裂带,必须从城南示范区的边缘区域经过。这里距离您规划的核心启动区,直线距离不超过三公里。”
陈平明白了。
“我们的高落差压力输水技术,一期工程设计日输水量是三万五千立方米。”
“红岩乡核心区域,即便算上人畜饮水和未来的少量经济作物灌溉,每日用水量峰值也不会超过一万立方D。也就是说……”
曲元明顿了顿,转过身。
“一期工程完工后,这条管线每天至少有两万立方米的富余水量。这个水量,不多不少,正好可以满足城南示范区核心启动区的全部用水需求。”
陈平惊讶。
什么管道爆裂的风险?
和一个国家级产业园区的政治前途比起来,算得了什么?
什么七八个亿的投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