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改造之路(2/2)
在参与了这些社会实践后,陈浩的名气已经遍及上海乃至全国。他年纪轻轻,却已然是投资界、环保界的知名人士。
不少公司和机构都纷纷向他抛出了绿叶,希望能邀请他加盟或出任顾问。就连一些政府部门,也对这位“青年才俊”青睐有加,有意为他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
面对这些诱惑,陈浩却从未动摇。他清楚自己的目标:先把学业完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再大展拳脚。
“我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陈浩常常这样说,“只有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我才能在实践中游刃有余。”
他对待学习的态度十分认真。不仅上课从不迟到,作业从不拖延,就连一些学生活动,他也尽量抽时间参与。
陆寻看在眼里,深受触动。虽然陈浩现在名利双收,但他并没有骄横自大,而是保持着一贯的谦逊和勤奋。
“陈浩,你真是个人才啊!”陆寻由衷赞叹,“这样的好学风,我都自愧不如。”
陈浩笑着摇头:“你可别小看自己。你现在不也在努力学习投资知识吗?我们都在成长,都是人才。”
陆寻被这番话感动得几乎热泪盈眶。他发誓一定要向陈浩看齐,学习他的谦逊和勤恳。
然而,陈浩的勤奋似乎有些过了火。为了兼顾学习和项目,他常常通宵达旦,日夜操劳。有时甚至连考试都会因为出差而错过。
看到这种情况,学校领导很是为难。一方面,陈浩的确是全校的骄傲,不应该因为考试而阻碍他的发展;但另一方面,考试毕竟也是学校的铁则,如果破例,难免会引起其他同学的不满。
经过反复商议,学校最终做出一个“特殊”的决定:允许陈浩单独参加考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根据他的行程来安排。
“但是,这也是学校对你的最后通融。”校长严肃地说,“你必须保证,不会因此而影响到你的学习。”
陈浩当然欣然应允。能获得学校的特殊照顾,他深感荣幸。为了表示谢意,他当即拿出支票簿,在校长面前写下一大笔数字。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心意。”陈浩递上支票,“希望学校能用这笔钱,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校长看着那个天文数字,目瞪口呆。没想到陈浩如此大方,一次性就资助了学校数百万的费用。
从那以后,陈浩更加卖力于学习和工作。他利用课余时间,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有时他甚至会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园做客座讲座,与师生们分享心得体会。
他也十分关注校园生活。每当有同学遇到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困难时,陈浩都会主动伸出援手,为他们提供实习岗位或工作推荐。
有一年毕业季,陈浩更是出资在母校设立了一个“浩读书奖学金”,用于资助家境贫寒但品学兼优的同学。
这一切,都让陈浩在校园里赢得了极高的人气和口碑。当他接受采访时,总会有人问他是否后悔放弃了事业追求而专心读书。
每次,陈浩都会给出同样的回答:“我从未后悔过。学校和同学们给予了我太多帮助,我只是在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