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商海浮沉(2/2)
陈浩知道,自己在青州的根基,算是真正稳固了。而这,仅仅是开始。
张教授最近在筹划一个公益项目,准备帮助山区的孩子们改善教育条件。
“浩子,要不要一起参与?”张教授问道。
“当然要参与。”陈浩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这个项目名为“希望之光”,计划在偏远山区建设图书馆,并配备网络设施,让山里的孩子也能接触到外面的世界。
陈浩不仅捐了一大笔钱,还亲自参与项目规划。他提出了很多创新想法,比如设立远程教育系统,让城市的老师可以给山区孩子上课。
“现在的问题是师资力量不足。”张教授说,“我们请不到太多老师去山区。”
“那就用技术解决。”陈浩说,“我可以联系一些互联网公司,开发专门的教育平台。”
这个提议得到了广泛支持。很快,第一个“希望之光”图书馆在青山县建成了。
开馆那天,当地的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书,第一次用上了电脑。
“谢谢陈叔叔!”一个小女孩抱着新书,眼睛亮晶晶的。
陈浩蹲下身:“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帮助别人。”
这个项目的成功,让陈浩萌生了更多想法。他开始关注环保问题,投资了几个治理环境的项目。
“守护绿洲”是其中最大的一个。这个项目旨在防治沙漠化,在戈壁滩上种植防风林。
“这个项目见效太慢了。”有人劝他,“投资回报周期太长。”
“不是所有投资都要算经济账。”陈浩说,“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这些公益项目占用了陈浩大量时间,以至于他经常无法按时上课。学校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破格允许他单独考试。
“陈浩同学,你的表现很优秀。”教务处主任说,“学校决定让你跳级。”
陈浩没有推辞。他知道,自己确实需要更快的节奏。为了感谢学校的支持,他向学校捐了一笔巨款,设立了“浩读书奖学金”。
“这个奖学金主要资助家境困难的学生。”陈浩说,“我希望每个热爱学习的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
他还主动为校友提供就业机会。很多毕业生通过他的推荐,进入了知名企业工作。
当陈浩获得“最佳青年奖”时,他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这个奖不仅属于我,更属于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没有学校的培养,没有老师的指导,没有同学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我。”
这番话,让很多人为之动容。他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更是一个心怀感恩、勇于担当的年轻人。
春节临近,陈浩却遇到了一个烦恼。
“浩子,给你介绍个对象吧?”亲戚们你一言我一语。
“我认识个大老板的女儿,条件特别好。”
“我们单位有个姑娘,长得漂亮,性格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