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莱昂纳尔的童话故事!(千票加更6)(1/2)
巴黎的清晨,通常是被送奶车的轱辘声和报童尖利的叫卖声唤醒的。
但1881年8月的这个早晨,一种不同寻常的骚动在街头蔓延。
报童们挥舞着手中的《巴黎人报》,声音比以往任何一天都要高亢:
“号外!号外!《巴黎人报》独家照片!索雷尔别墅惨状首次曝光!”
“快看真实的暴行!前所未有的清晰!照片直接印在报纸上!”
好奇的行人纷纷驻足,掏出一个苏购买报纸。
然后,他们几乎同时倒吸了一口冷气,被头版那巨大的的“插图”牢牢抓住了眼球。
那是维尔讷夫莱昂纳尔别墅客厅的照片。
画面没有色彩,只由黑白灰构成,但真实得令人心悸!
占据照片中央的是那张被掀翻的巨大书桌,桌腿指向天花板,像某种死去的动物。
书桌周围,书籍和稿纸如同被风暴席卷过的叶,铺满了整个地面,一直蔓延到照片的边缘。
近景处,一个被摔碎的花瓶碎片清晰可见,旁边是一本被撕成两半的精装书;
更远处,沙发被利刃划开,露出里面灰白色的填充物,像一道丑陋的伤口。
墙上原本挂画的地方,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钉子,下方地板上有一片不规则的深色污渍,就像血迹。
照片的清晰度是前所未有的。
木地板上每一道划痕,书页上每一处褶皱,甚至散稿纸上那模糊但依稀可辨的笔迹,都纤毫毕现。
这种不容置疑的真实感,瞬间击穿了所有读者的心理防线。
它完全不同于以往那些木刻版画插图——木刻版画可以夸张,可以省略,可以美化或丑化。
但照片,它冰冷地、客观地记录了一切,将暴行最原始的细节,血淋淋地摊开在每个人面前。
《巴黎人报》没有使用任何花哨的边框或装饰,只是给这张照片下,配上了一行简洁却充满讽刺的黑色标题:
「试看今日之法兰西!」
在标题下方,还有一行字明:
【本报记者摄于维尔讷夫索雷尔先生住所。】
这是法国的报纸第一次刊登“照片”,使用的是网板印刷技术,去年美国《每日画报》用过,成本高得吓人,
但《巴黎人报》仍只卖1苏,绝对是个亏本买卖。
保罗·皮古特却咬着牙做了,他要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莱昂纳尔的支持。
紧接着是报纸的第二版,编辑更是大胆地使用了整整一个版面,刊登了更多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
被践踏成泥沼的花园、卧室里被划开的床垫、书房里倾倒的书架海洋、厨房里狼藉的碎片……
每一张照片都像一记重拳,狠狠砸在读者的胸口。
整个巴黎,从咖啡馆到沙龙,从交易所到工人聚集的酒馆,人们都在传阅、讨论着这份报纸。
之前虽然也有报纸用文字和木刻插画描述过维尔讷夫的“暴行”,但只是隔靴搔痒。
此刻照片带来的冲击力,让读者完全身临其境。
同情、愤怒、震惊、羞愧……各种情绪在巴黎市民心中翻涌、发酵。
一位教授在咖啡馆里失声惊呼:“我的上帝,这简直是一场屠杀!对文明的屠杀!”
一个年轻的学生用力拍着桌子:“看看那些书!那些稿纸!他们毁掉的不只是一栋房子,是思想!是才华!”
一位衣着体面的女士用手帕捂着嘴:“我一直以为‘青年卫队’只是些胡闹的孩子……可这,这完全是暴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