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 > 第396章 掉马甲了!

第396章 掉马甲了!(2/2)

目录

他用粗糙的手指颤抖地抚摸着报纸上的画像:“像他这样的大人物……竟然……竟然会坐在我们这种地方,听我们这些穷鬼唠叨家长里短,还帮我们写信……一封信只收两个便士……”

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感慨和议论。

“他当时可是一点都没嫌弃我们啊!”

“怪不得信写得那么好,原来是大文豪的手笔!”

“流亡来的……身无分文……难怪他会来这儿找活儿干。”

“可他帮我们写信的时候,一点都看不出难的样子,总是那么镇定……”

他们回忆着细节,越发觉得这位年轻作家身上充满了某种传奇色彩。

没有人注意到,在酒馆另一个昏暗的角里,《帕尔摩尔报》的记者亨利·弗莱明正独自酌。

他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第二天,“弯镐”酒吧刚开门不久,就被一群闻讯而至的记者包围了。

铺天盖地的问题对准了茫然的酒吧老板老吉米。

“吉米先生,请问莱昂纳尔·索雷尔在您这里住了多久?”

“他当时看起来状态如何?真的很魄吗?”

“他为您带来了很多生意吗?”

老吉米被这阵势吓了一跳,结结巴巴地回答着问题,反复强调那位“邦德”先生是如何安静、有礼。

他还提到了莱昂纳尔最后将那几天赚来的所有铜币,都留给了已故的“老烟斗”吉姆的家人。

记者们并不满足,他们很快找到了更多“证人”。

那个收到“情书”的学徒,面对记者虽然红着脸、手足无措,但无比肯定地:“索雷尔先生是个好人!

他帮我写的信,我表妹看了立刻就答应了我的求婚!他一点儿大人物的架子都没有!”

老工人更是激动得声音哽咽:“是他帮我们写的!一字一句,都到我们心里去了!

他是个真正关心我们穷人死活的大作家!”

缝纫女工、码头工人、失去儿子的老母亲……

一个个曾被莱昂纳尔帮助过的底层民众,勾勒出了一个与报纸上那个文学明星截然不同的莱昂纳尔·索雷尔:

一个年轻人,狼狈抵达伦敦、身无分文,却愿意俯下身来,用他最宝贵的才华,为最困苦的民众传递心声……

肖恩·奥马拉更是抓住机会,不仅讲述了莱昂纳尔如何帮助他们写请愿信;

他还大声疾呼,将白教堂地区恶劣的卫生状况和疑似霍乱的威胁公之于众,呼吁市政当局尽快采取措施。

很快,《帕尔摩尔报》率先以头版刊登了这篇题为《文豪与两便士:索雷尔在伦敦的隐形日子》的长篇报道。

紧接着,《星报》、《每日纪事报》等众多媒体纷纷跟进转载和深度挖掘。

莱昂纳尔·索雷尔的形象,在伦敦乃至英国公众的心目中,瞬间变得神圣,甚至蒙上了一层罗曼蒂克的光晕。

他不仅是那个敢于挑战权威的作家,更是一个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的“圣徒”。

这种亲民的传奇经历,极大地冲淡了他的观点带来的争议,反而让他赢得了更广泛的同情与敬佩。

然而,就在这股舆论热潮达到顶峰之时,一些敏锐的读者和评论家突然意识到了一个差点被忽略的关联——

在《良言》杂志上,那篇让无数人泪的童话《快乐王子》,作者不正是“詹姆斯·邦德”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