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 > 第399章 欢送和欢迎!(感谢老子当年饱经惯的盟主)

第399章 欢送和欢迎!(感谢老子当年饱经惯的盟主)(1/2)

目录

(月初求票!)

莱昂纳尔·索雷尔拒绝了前往美国,选择返回巴黎接受审判的消息,震动了整个巴黎社会。

无论是他的朋友还是敌人,无论是支持者还是批判者,几乎所有人都感到难以置信。

在他们的认知和过往的经验里,一位作家既然都流亡了,最合理、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像维克多·雨果当年那样,在国外——尤其是在那个总爱看法国笑话的英国——安心住下。

然后利用笔和舆论持续斗争,耐心等待国内政治风向的转变。

等待儒勒·费里政府因为这糟糕的殖民战事和接连不断的丑闻而倒台;

等待像莱昂·甘必大那样相对温和的共和派上台……

届时,司法宫自然会在新的政治压力下,悄然撤销那些不合时宜的起诉或通缉令。

这是巴黎政治舞台上最常见的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一种体面的“软着陆”。

然而,莱昂纳尔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他非但没有等待,反而主动踏上了归途,直奔那个即将对他开启审判的法庭。

这无异于“自投罗网”,在许多人看来,不仅鲁莽,甚至愚蠢。

沙龙上,有人失声惊呼:“他疯了吗?他难道不知道‘煽动军人不服从’这个罪名的分量?”

其他人也开始议论纷纷。

所有人都知道,这个起诉罪名的背后,不仅仅是儒勒·费里那个摇摇欲坠的内阁,更牵扯到军方的颜面!

儒勒·费里现在自身难保,当然不敢再有什么动作,但那些将军们呢?

他们在突尼斯和东京丢了脸,正憋着一肚子火,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借此机会报复莱昂纳尔?

舆论对政府有效,可是对那些军人几乎没有什么杀伤力——他们又不依赖选票坐上那个位置!

类似的担忧在巴黎的沙龙、咖啡馆和议会走廊里弥漫。

军方高层对莱昂纳尔的言论态度始终暧昧不明。

但即便如此,莱昂纳尔还是选择了回来。

当最初的震惊过去,另一种更强烈的复杂情感开始在巴黎民众心中涌动,并迅速转化为沸腾的舆论。

人们忽然意识到,莱昂纳尔的这个选择,剥去了所有政治算计和文人精明。

他没有像许多人预期的那样,躲在国外冷嘲热讽,等待政敌倒台,而是勇敢地回来,直面指控。

他将在法庭上为自己、也为自己的理念辩护。

这明,尽管遭受了不公,他内心深处依然是一个“爱国者”,他依然相信法兰西的法律

——至少相信法律程序本身应该得到尊重和履行!

这种解读,与他之前在伦敦贫民窟帮助底层民众的事迹结合起来,使得莱昂纳尔的形象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一个反殖民的斗士,更成了一个践行信念的爱国者。

街头,有人激动地呼喊:

“他相信法兰西!”

“他回来了!他宁愿接受审判也要回来!”

“我们必须支持他!不能让勇敢者独自面对!”

民众中,这样的呼声越来越高。

原本因殖民失利和政府丑闻而压抑的公众情绪,仿佛找到了一个宣泄口。

一股强大的浪潮,在巴黎乃至整个法国迅速形成。

……

一八八一年八月三十一日,清晨,伦敦查令十字车站笼罩在灰蒙蒙的雾气中。

站台上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

英国警方履行了他们的“职责”,派出了几名便衣警察“陪同”莱昂纳尔,确保他顺利登上前往港口的火车,离开英国领土。

然而,他们几乎被淹没在送行的人潮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