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我的转生不对劲 > 第122章 悟‘道痕’与大布置

第122章 悟‘道痕’与大布置(2/2)

目录

“定然如此。”丞相面无表情道:“但河神对我朝更有恩。

若无河神,我朝在数十年前的天劫因果一事,就已经落难,也不必等那穆室在今后发难。”

丞相说话间很刻板,很爱说实话,也很呛人。

一时间皇帝听到他这么直白的言说,是沉默了。

因为皇帝本来喊他过来,是商量今后对策,而不是听‘做人要还恩’的教训。

“若是无事,微臣告退。”

丞相看到齐帝沉默后,则是站起来就走,

“此事已定,恩情需还,陛下也无需多言。”

丞相向来我行我素,说是一位官,不如说是‘轻帝王、慢公侯’的江湖侠客。

可恰恰气质又那么儒雅,一卷子书生气,形成很大的别扭与反差。

“丞相还是这般古板。”

也在丞相离开书房。

国师从屏风后绕了出来,“陛下,许他丞相之位,可曾后悔?”

“未有。”齐帝摇摇头,笑道:“他也只是在私下里这般,而在朝堂之上,在外人与大臣面前,天地君亲师的礼,他做的比国师还要标准。”

“那就是微臣如今僭越了。”国师立刻捧手行礼,做足了礼仪,其后才言说道:“陛下,穆室一事,不可不防。

且数十年后,我朝因河神金身一事,必有劫难。

此事也要早些布置。”

国师不会心血来潮,但通过一些事情推算,大齐发展,还有一些修士的贪心,也能大约算出数十年后大齐必有一劫。

国师如今言说,也是让齐帝做好准备。

至于丞相,刚才的意思就是‘多说无益,打就行了’。

佐丞相的立场也很坚定,因果之中的恩,必然要还。

……

又隔半月。

斩妖司内。

如今身为主事,且一人能抗一十九城的郑修士,正看着一封密信。

是丞相派人传的。

‘怎么丞相还让招人?这十几年来,都招了多少人了?

这国库内的银子和灵草够发吗?

若不是我知丞相不傻,又一心为民,我甚至都以为他在搅合我大齐的国运。’

郑修士现在很疑惑,因为这些年里,丞相一直让他大肆的招揽修士。

且福利待遇比往常更高。

要是换成以往的‘斩妖司一把手、吴主事’在此,这肯定是觉得不对味,也感觉入不敷出,并且会严重影响民生税收,继而会辩驳与拖延。

吴主事就是一位优柔寡断,想这个又操心那个的人。

但现在,‘斩妖司一把手的郑修士’,就是被丞相与六部‘扶上去’的,那自然就乖乖听话了。

再加上如今风调雨顺,倒也能勉强支撑这些属于‘灵物’的工资消耗。

‘难道有什么大事?’

郑修士在琢磨。

他浑然不知,在陈贯应劫的时候,丞相就开始以‘收拢斩妖司’为重点,再以招人为目的,早早开始布置百年之后的大齐劫数了。

包括风调雨顺的收成和资源,也被丞相计算在内。

算是陈贯挡劫,得了丰收之果。

丞相又用此果,去挡将来的灾变之因。

而佐丞相虽然没有心血来潮,但他是大齐内的第一状元,每次都是以三甲的成绩名列第一。

又是以十六岁的年纪,中了殿试的状元。

他的智商,是非常高的。

完全用智商和事情变化,变相形成了类似算卦与心血来潮的‘未来演算’。

把所有的因果事项都计算在内。

就算是有一些偏差,也出入不大,不影响整体上的大规划。

这也是齐帝为何见到丞相于私下里这般不敬他,齐帝也不生气的原因所在。

以及丞相不仅掌管六部,又伸手放进斩妖司时,朝廷各部也不阻止,齐帝也不吭声,更不施展帝王御下之术的‘平衡’。

皆因大齐可以没有他齐帝,任何人也能当齐帝。

但大齐不能没有佐丞相。

只是。

齐帝却不知道,佐丞相却感觉大齐内不能没有齐帝,因为齐帝对他太信任了。

这让佐丞相心怀感激,才一心一意的辅佐效力。

也在今晚。

皇宫中的大臣办公楼阁内。

丞相每天晚上基本都不回家,都将这里当成住处。

此刻。

也待一封公文批完。

丞相是将目光看向了齐帝的住处所在,嘴里却呢喃念道,

“提携玉龙为君死,报君黄金台上意。”

他又看向运河方向,

“河神当真好文采。

但在下不才,品读此佳句数千遍之后,却隐约觉得‘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顺序更为妥当。”

他拿出妖狼毫笔,没有冒昧的更改语句顺序,而是按照陈贯的顺序,书写了一遍。

等写完,他爱不释手的品读几遍,随后又写出了问道一诗,

“河神好友,槐公的一首‘问道’诗词,也言尽人间红尘万千,沧海桑田。”

他静静的望着问道诗,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此句当真是妙!

可惜两位先生,在下却无缘得见一位。

实乃人生之憾……在下平生之憾……”

……

半年后。

阴海。

自从孙子陈长弘离开。

陈贯倒是凝神在海底静修,一边学所有阵法详解,一边悟自身的槐树道痕。

在此期间,陈贯对身外事一向不问。

这也是马上就要‘天众杀劫’了。

但槐树的自身道痕,还有‘一百五十年道行’未悟。

这都是‘待取的宝藏’。

只是,时间看似不多了,按照心血来潮的感应,最多再有两三年就要‘暴雷’。

又在情急之下。

在今日。

这倒让陈贯有了一个另类的修炼方法,那就是将丹田当做‘阵法地基’,其上布置‘聚雷’与‘凝煞’法阵,那么能否进一步的加快自身修炼?

当然,这也是槐树本身就有道痕,所以才可以这样去做。

充其量就是‘加快恢复本身该有的实力’。

但要是其余修士,本身没有那么高的道行,也无丹田道痕,却要加快自身修炼,那基本和求死无异。

并且这个恢复法阵,还不是吃先天丹。

先天丹,是自身的心神与经验达到,也使得先天丹最多就是‘软辅助’的修炼。

如今这个自己所创的丹田阵法,完完全全就是‘硬悟’自身该有的道痕经验。

只是。

随着陈贯这个奇思妙想出现,又用到实际以后。

仅仅过了三天时间。

道行虽然没有增加多少。

但是在聚灵阵的灵气暴走之中,陈贯却差点重伤,也差点让丹田尽废。

‘果然,世间没有那么多的取巧之法……’

也在此刻夜晚。

群山海底的中心区域。

陈贯有些后怕的拆解丹田阵法,发现这事完全行不通。

但拆着拆着。

陈贯又生出奇思妙想,觉得自己虽然无法这样去悟道痕,无法将槐树的道痕经验融入自身,但却可以利用阵法的神奇,将‘道痕的经验’,给刻录出来。

就比如说。

现在是玩一个游戏,槐树本有的道痕,就相当于一个‘高等级的游戏号’。

自己需要很长时间的熟悉,才知道这个高级号该怎么玩,以及平常要做什么日常任务。

这就是自身的经历需要跟上。

而阵法的刻录,则是在自己未有经历之前,先将这些经验和任务给刻录出来,形成一本‘任务详解指南’。

这样一来,就算是自己应杀劫一死,也不用可惜剩余的道痕‘还未悟’。

完全可以拿在下一世学。

也变相的相当于曾经的‘蛟龙血脉传承记忆’。

但这种就属于‘取巧’了,不可能那么简单的就让自己获得。

陈贯又经过几日思索过后,发现其中有利有弊。

利是,只要刻录完,就不用再担心自己身死之后,可惜了这些道痕。

弊是,自己需要分出几滴心头血,来承载这些传承记忆。

只要分心头血,变相的也是削减自身实力。

因果公道,不可能百利而无一害。

哪怕因果画卷堪称逆天,但也因果种种,难以全解。

陈贯也深知,想要得到收获,总是要付出一些。

充其量就是在弊和利之中,选择利更大的,且风险更小的。

‘如果我没猜错,我第四世的侄子一事,还有我瞎子双眼的因果,应该就是天众杀劫的导火索了。

时间,是在两年后。’

陈贯在感受因果劫数,

‘在此之前,我必然需要分出心头血,埋下这一世的传承,为下一世布局。

这样最为妥当。

比硬破劫数,万一身死,直接丧失所有道痕与宝物要好。

而我这般脱劫之法,倒类似“尸解”了,以一世“命”解一世因,却得一世的血脉传承之果。’

陈贯思索之后,长呼一口气,在海底咕噜噜的带出了一连串的泡泡,

一时间,陈贯心思被牵引,看向漂浮的泡泡,

‘本来正在想奇异的因果之事,感叹出声,略有意境与“尸解飞升”的位格,但这一串的水中吐泡泡……

略降位格,略降位格……’

“哈哈哈……”

陈贯长笑出声,念头通达,无惧天众杀劫,也不可惜这一世的卓越根骨。

陈贯心神放开,看破此世的生死一事,道行又添十五载。

这般天地顿悟所给的道行,才是自身的。

顿悟与释然之后。

陈贯完全放松,又不顾面子的平躺在了海底,脑袋镇着双手,瞭望阴沉的上方海水,仿佛看到了万米之上的夜空,

‘修士本该无拘无束,心之所向,随意而行。

这或许就是顺应天命,大道自然吧。

这一世……我已经算出来了,我应是死于“天众杀劫”,尸解去因一道最为妥善。

如今只看,何人能承接我的天属龙众之劫。

若是他无大道行与大气运在身,怕是不等我来世取他的杀劫之果,他就要死于非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