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暗流与试探(2/2)
"是啊,"曹辛夷叹气,"当时收集的时候没想那么多,现在回头看,确实存在很大风险。我们该怎么安全地销毁这些数据?"
林晚思考片刻:"首先要确保所有副本都被彻底删除。这些数据可能存在于多个地方:主数据库、备份系统、还有可能被下载到本地。我需要和IT部门确认具体的存储位置。"
"还有,"她补充道,"销毁过程要有完整的记录,包括什么时候、由谁、用什么方式销毁的。这是为了证明我们确实履行了数据保护责任。"
曹辛夷认真记下要点:"好,我这就联系IT部门。另外..."她压低声音,"有件事得提醒你。运营部的王总监对你的方案不太满意,觉得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负担。你接下来和他们对接时要小心点。"
"谢谢提醒。"林晚感激地说,"我会注意沟通方式的。"
接下来的几天,林晚像陀螺一样在各个部门之间穿梭。与技术部讨论系统开发细节,与市场部制定数据清理计划,与法务部确认合规要求。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顾虑和诉求,她需要在各方之间寻找平衡。
最棘手的是运营部。正如曹辛夷所料,王总监对新的数据管理要求相当抵触。
"林专员,"王总监在电话里的声音带着明显的不耐烦,"我们部门每天要处理成千上万条数据,如果每个操作都要记录、每次访问都要审批,工作还做不做了?"
林晚保持耐心:"王总监,我理解您的顾虑。但这些措施是为了保护公司和员工的利益。您想,如果运营数据泄露,不仅会影响公司声誉,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大道理谁都懂,"王总监哼了一声,"但具体到执行层面,就是另一回事了。你们制定规范的人,根本不了解一线工作的实际情况。"
"这正是我需要听取您意见的原因。"林晚顺势说道,"能不能约个时间,我过去详细了解运营部的工作流程?我们可以一起找出既满足安全要求,又不影响工作效率的方案。"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好吧。明天上午十点,你来我办公室。"
挂断电话,林晚揉了揉太阳穴。这种推拉已经持续了好几天,每个部门都在试探她的底线,都想争取更多的例外和特权。
但她知道,妥协太多会让整个方案失去意义。如何在坚持原则和保持灵活性之间找到平衡,这是她面临的最大挑战。
下午,她按照计划去法务部讨论合规事宜。法务总监张律师是个一丝不苟的中年人,对细节要求极高。
"林专员,"张律师推了推眼镜,"你方案中提到的'知情同意'机制,具体要如何实施?仅仅是勾选同意框就够了吗?"
"我建议采用分层同意的方式。"林晚展示准备好的材料,"对于基础信息收集,可以用简化的同意流程。但对于敏感信息,比如生物识别数据、健康信息等,需要更明确的告知和单独的同意。"
张律师认真翻阅材料:"这个设计比较合理。不过,我还要提醒一点:同意的撤回机制必须和同意机制一样便捷。这是法规的明确要求。"
"明白。"林晚记下要点,"我们会在系统设计中确保这一点。"
讨论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张律师对每个细节都刨根问底。虽然过程很烧脑,但林晚很感激这种严谨的态度。数据隐私保护容不得半点马虎。
从法务部出来时,已经是下班时间。林晚回到办公室,发现桌上放着一个快递信封。寄件人处只写了一个"内部"字样。
她疑惑地打开信封,里面是一份打印的文档。当看清内容时,她的心跳漏了一拍。
这是一份三年前的技术部会议纪要,记录的正是"星链"项目数据泄露事件的内部讨论。其中几段用黄色荧光笔标出,都是当时对她的怀疑和指控。
文档最后,用红色钢笔写了一行字:"有些人永远洗不白。"
没有署名。
林晚的手微微发抖。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回想今天接触过的每个人。是谁?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给她寄这个?
是警告?是恐吓?还是单纯地想让她难堪?
她拿起内线电话,想打给九里香,但犹豫了一下又放下了。现在报告这件事,只会让刚刚起步的工作更加艰难。
也许这就是对方想要的效果——让她知难而退,或者让她在压力下犯错。
不,她不能上当。
林晚将文档锁进抽屉,深吸一口气。她打开电脑,继续修改明天要给运营部看的方案。
窗外的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办公室里的灯光显得格外明亮。在这个安静的角落里,一场看不见的较量正在悄然进行。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随着工作的深入,还会有更多的阻力和挑战。但这一次,她不会退缩。
因为这一次,她站在了正确的一边。